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遗孀 > 第151章:权衡利和弊,南北始议和

第151章:权衡利和弊,南北始议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外国列强不但在军事和外交上,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同时,又扬言说:中国之大局,非袁世凯莫属。

而南京政府的一些旧官僚也趁机向孙中山进言:**军与袁世凯再打,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样,只等让全天下的劳苦民众陷入更深的水深火热之中,而让外强坐收渔利……。

一时,议和的呼声铺天盖地,议和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军政要员谈议和,官员谈议和,商贾谈议和,学生谈议和,民众谈议和,连街巷里的小孩童也唱起了议和歌:“北项城,南孙文,两军交战伤军民;妻无夫。子无父,白发老人丧子哭;快议和,快议和,南北一统大共和……”

面对财政的吃紧,面对民心地恐慌,面对军费的匮乏,面对军心的不稳。面对列强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施压。面对列强的扬言,面对内部人的进劝。面对从大街上传来的儿歌,孙中山动摇,他也想到了自己孙中山在离开美国回国之前,也曾兴致勃勃地前往伦敦,请求英国政府继续支持中国**,但英方给他们答复是: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所有外国人都将支持袁世凯出任总统。

怎么办?即使没有财政吃紧。仅仅外国列强这一关,南京临时政府也跨逾不过去呀!何况现在,是内外交困。

尽管孙中山先生致电各省,一再催促各省所应交的款项,可是,应者却寥寥无几。

面对财政的如此匮乏,南京政府便面向社会发行军需公债。虽以多方努力和地动,却收获甚微。与实际所需数目,相差甚远。尽管孙中山先生通过美州洪门筹响局获得了一百多万元老派筹款,仍不过是杯水车薪。

南京政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大力向西方列强举借外债。而西方列强在对待孙中山为总统地南京政府,和袁世凯统领朝野的北方清政府,以表示“中立”为借口,拒绝孙中山地举借外债。

在筹款之无路的山穷水尽之时。**党人通过牵线,以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为条件,指望从日本借款一千五百万元,以求燃眉之急。但立即在全国掀起轩然大*,引起全国民众及官商的普遍反对,不仅借款未成,还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方政府以卖国口实。

在财政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孙中山先生为了打击袁世凯的猖狂气焰。便亲自率领**军北上与袁世凯交战,由黄兴为参谋条,兵分六路出击。在1月中旬,孙中山率领的**军大败袁世凯地清军。

面对才刚刚成立地南京临时政府,面对**军用生命换来的**成果,面对才刚刚就任一个多月地总统职位,孙中山却陷入了山穷山尽、走投无路、寸步难行、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孙中山先生衡量利弊,如果一定硬打下去的话,南方军未能胜。未必是袁世凯的对手。因为袁世凯是戎武出身,能征善战,以练兵著名,熟懂军事。而且,袁世凯手下的亲信,个个威猛无比。多是沙场上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将才,如:徐世昌、王世珍,冯国 、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雷震春、田中玉、陆建章、段芝贵、曹锟、吴佩孚、段祺瑞、徐树铮、张作霖、唐继尧、陆荣廷、张勋、赵秉钧、张宗昌、张敬尧、孙传芳等,这些猛将都是他袁世凯的左膀臂……。

孙中山想到这这里,不禁伤感。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从医者,经过多年地在外流亡,现在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总统,手里一没有**实力,二没有雄厚的部队。并且,自己从未带兵打过仗。而同盟会的**党。除了武汉的**军。也多是些文商之人。假如与袁世凯一拼到底,那最终的胜利。有可能是袁世凯,而不是**军,如果这样的话,那**军岂不白白做了牺牲品了吗,那武汉起义还有什么义意,那十八个省份的宣布脱离清朝而独立,又有什么意义,岂不都作了牺牲品了吗!况且,**军无论在装备上,或者是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相抗衡;再说了,各省地**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并以被推出的领导为核心,现在全国的**势力根本就没有集中在自己手里,像一驾多头的马车,向四面八方撕扯,力量用不到一个方向……

孙中山想到这里,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可一有这个想法,他的内心深处,立时腾升起一股势不可挡地屈侮。这种屈侮,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不甘心,有来自对袁世凯的憎恨,更有来自把**成果恭手相让给袁世凯的舍不得。可是,不走议和这条路,又实在无有出路。再说了,自己没回国之前,南北之间,也有议和的迹象。可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南京政府想与袁世凯议和,可怎么与他袁世凯议和呢?像袁世凯这样的人,在大清既有权力,又有实力。而既有权力又有实力的人,身边自然不缺金银。除非把民国这个大总统让给他做。再说了,袁世凯也是汉人,只要推翻满清王朝,由汉人来驾驭大中国,谁做这个总统,不都一样吗!况且,他袁世凯即懂布兵打仗,又懂用人之道,在清政府的朝野主持大局多年,做总统更有经验……。

内外交困的孙中山考虑再三,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决定承让袁世凯做大总统,条件是让他停止对抗南军,驱逐满清退位。

面对孙中山率领的**军的大获全胜,打着“中立”旗号的外国列强,却在暗中支持袁世凯。为了帮助袁世凯。在军事上,英、美、德、日等国家的军舰,趾高气扬地驶进长江,向**军炫耀着自己的军事武力。同时,在外交上,这些外国列强,拒不承认南京政府,在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极度吃紧时,他们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军费极度匮乏。

外国列强之所以如此帮助袁世凯。是因为他们一致认为。**会威胁他们地在华利益,而只有****稳定了。他们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证。而能使中国稳的这个人,只有袁世凯;而只有袁世凯主持中国的大局,他们各国在中国的利益,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所以,武汉起义一暴发,他们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同时,各国公使团还纷纷截留中国海关地全国税收,防止落下**党之手。

可是,现在清政府已经启用袁世凯了,而南方的**军的并无平息,并且,还又诞生了一个南京政府,这对于列国列强来说,战争越延长,他们的在华利益,便受到地损失越大。所以,这些外国列强,很希望中国能有一位强权有力的代表人物,出来主持大局,而这位强权有力、能主持中国大局的人,他们认为非袁世凯莫属。

既然外国列强迫切希望袁世凯主持中国的大局,那么,他们也就越希**军与袁世凯合平解决双方的战争。英国外交大臣葛垒也公开对外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重。我们能希望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后发展对华贸易地有利条件。这样地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

就在西方列强在军事和外交上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地同时,俄、日两国又屯兵东北,虎视眈眈,拭目以待,集结待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