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115章 归宗寺拜访禅师

第115章 归宗寺拜访禅师(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同样身披赤红袈裟的普愿禅师、智坚禅师、昙觊禅师,在最前方与众人合掌见礼。李宁只听这三人分别对着刚才那三人恭敬道:“见过智藏师兄、怀海师兄、智常师弟(师兄)。”

李宁这时道:“我前些时日在茅山还见到顾大师,他已潜心修道,不问世事。”

昙觊禅师感慨道:“此事我亦知晓,昔日我与他虽信奉不同,但相谈甚欢。自此之后,便未曾相见。”

而后,众人进入启秀寺,简单用了斋饭,睡了一觉。翌日辰时,他们又带上静虚禅师一起早早出发。

船行了八十里后,在彭蠡口驶出大江,进入鄱阳湖。又行了十几里左右,他们看到湖中有座孤立高耸的山岛,远远望去形状如鞋。

于是陆简礼问道:“前山山岛可是鞋山。”

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道学风水大师郭璞,登临盛唐山,见到此地紧临大江,风景秀丽,不禁连声赞道:“此地宜城。”

李宁等人在此避雨并留宿一晚,第二日辰时天刚亮,他们就出发。一刻没停,晚上夕阳西下时,才感到彭泽县小孤山。

小孤山与澎浪矶,二山东西相望。山上的“启秀寺”就是昙觊禅师没来池州前的传法之地,昔日他一直在修行。

当初,马祖道一云游天下名山,行至宿松县灵隐山时,在此传授佛法,兴建灵隐寺。后来,因为小孤山比灵隐山还秀丽,便又至此开山建“启秀寺”。

昙觊禅师本是池州人,便继承其师傅马祖道一衣钵,成为启秀寺主持。他应师兄普愿禅师之邀,也为给乡人传法,才去的池州灰山。

旁边的灵鹫闲和尚抢着回道:“正是,正是,此山远望如鞋,传说渔夫胡青与瑶池玉女大姑相爱成亲。天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将把大姑抓走。渔霸盛泰觊觎大姑美色,趁机抓捕胡青。大姑便情急之下,丢出一只绣花鞋压住渔霸盛泰,护住渔夫胡青。”

沿着鄱阳湖西岸行了六十里后,他们来到星子湾。此时红日西挂,霞光漫天,与碧蓝天空,翠绿湖水,三色相得益彰,极为震撼。

众人在此停留一刻中欣赏美景,李宁命人把船只安置妥善后,他们便向西前往十几里外的归宗寺。直到夕阳完全落下,天色暗淡,他们才到达庐山金轮峰下。

由于灵鹫闲和尚已提前上山通知,一行人到达归宗寺山门时,看到有很多人在此迎接。

为首一人身披紫色袈裟,眉毛皆白,年近古稀。左边一人,也身披紫色袈裟,眉毛半白,约是耳顺之年。右边一人,身披赤红袈裟,眉毛未白,年过五十。

而如今启秀寺的主持,乃是昙觊禅师最为满意的弟子——静虚禅师。静虚禅师幼年体弱多病,便随昙觊禅师修行。

小孤山高耸孤绝,寺庙健在山腰上,好像悬崖峭壁之间一样。静虚禅师在江边恭迎师傅及两位师伯。

在去往寺庙的路上,李宁看到山壁上有一首诗提在上面。他停下轻松念道:“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

李宁觉得诗写得不错,将启秀寺形容得很贴切。当他看到这首诗最后注明的作者时,一下眼睛亮了。他赶紧问昙觊禅师:“此诗果真是天下名士顾况所写?”

昙觊禅师点头道:“确实如此,记得此诗乃顾学士十六年前被贬饶州时所作,当时他还留宿于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