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强明 > 第五百零三章 饷啊!

第五百零三章 饷啊!(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晋、豫、楚瓦解崩溃的大祸就会在江南同样出现。他在疏中要求皇上毅然下诏,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产业,认捐兵饷,倘有违抗的,就把他的家产充公,一点也不要姑息。另外,他还建议严禁大户兼并,认真清丈土地,以平均百姓负担。这一封奏疏很长,还提到历史上不少朝代都因承平日久,豪强兼并,酿成天下大乱,以致亡国的例子,字里行间充满着忠君忧国之情。

崇祯听王承恩读完这封奏疏,心中很受感动,又接过来亲自细看一遍。

关于清丈土地的建议,他认为缓不济急,而且困难较多,没有多去考虑,独对于叫江南大户输饷一事觉得可行,也是目前的救急良策。

当前年冬天满洲兵威胁京师的时候,卢象升曾建议向京师和畿辅的官绅大户劝输军饷,他也心动过,但不像现在更打动他的心。江南各地确实太平了多年,异常富庶,不像京畿一带迭遭清兵破坏,且连年天灾不断。他想,目前国家是这般困难,这般危急,叫江南大户们捐输几个钱,使国家不至于瓦解崩溃,理所应该。但是,冷静一想,他不能不踌躇了。

他预料到,这事一定会遭到江、浙籍的朝臣反对,而住在大江以南的缙绅大户将必反对更烈。如今国家岁入大半依靠江、浙,京城的禄米禄米来发给文武百官的傣米。和民食,以及近畿和蓟、辽的军粮,也几乎全靠江、浙等地供应,除非已经到无路可走,万不得已,最好不惹动江、浙两省的官绅大户哗然反对,同朝廷离心离德。

商汤和周文王、武王。这是儒家所理想的上古君主。治天下大经**。”这十二个字分作六行,每行二字,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太后的御笔。她就是武清侯李国瑞的姑祖母。崇祯感到心中惭愧,低头走进了后殿的东暖阁,默然坐了很久,取消了为向戚畹借助的事召见阁臣。

崇祯怀着十分矛盾和焦急的心情回到乾清宫,又向御案前颓然坐下,无心省阅文书,也不说话,连听见宫女和太监们在帘外的轻微脚步声都感到心烦。他用食指在御案上连写了两个“饷”字,叹了口气。

当他在焦灼无计的当儿,王承恩拿着一封文书来到面前,躬身小声奏道:“启奏皇率,有人上了一本。”

“什么人上的本?”

“是一个太学生,名叫李谜。”

但是他实在是舍不得放弃李进的建议。考虑再三之后,他提起朱笔批写道:这李进所奏向江、浙大户劝输军饷一事,是否可行,着内阁与户部臣详议奏来。

崇祯厌烦地说:“我不看。我没午闲心思看一个太学生的奏札”

王承恩又小声细气地说:“这奏本中写的是一个筹措军饷的建议。”

“什么?筹措军饷的建�

快读给我听1”

李班在疏中痛陈他对于江南目前局面的殷忧。他首先说江南多年来没有兵燹之祸,大户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只知锦衣玉食,竞相奢侈,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他指出秦、晋、豫、楚等省大乱的根源是大户们只知削小民、兼并土地,致使贫富过于悬殊。即使在丰收年景,小民还不免啼饥号寒:一遇荒歉,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强壮的就起来造反。他说,今日江南看起来好像很平稳,实际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如不早日限制富豪大户兼并土地,赶快解救小民的困苦,那么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