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强明 > 第三百零一章 崇祯皇帝的疑心

第三百零一章 崇祯皇帝的疑心(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在崇祯疑心重重的时候,忠心耿耿的王承恩为他出了一个计策:“陛下要知道台湾的真实情况。其实也容易得很。给虎贲卫安排一个监军也便是了。”

崇祯恍然大悟:“朕倒是糊涂了,把丁云毅放出去了那么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给他安排一个监军。”

用太监来监军,可不是崇祯发明的。

宦官的监军统兵,开始于永乐年间。盛行于明中叶,在崇祯年间全面推行。

“不过丁云毅在台澎两地的时间长了,内臣估计他的势力很大,突然为他派去一个监军,只怕非但他不乐意,他的那些部下也必然不肯合作。要想成功弄清台澎二地状况,只有先把丁云毅调离台湾。”

一是杨嗣昌入主兵部之后,力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计。

但杨嗣昌却没有直系将领,而崇祯启用他剿匪之后,杨嗣昌必须在军中有自己的力量,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个被自己引为知己的丁云毅!

杨嗣昌是一个因素。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便来自于崇祯。

“要活命,去台湾”。这句在灾民中流传甚广的话,到底还是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台湾从来没有向朝廷缴过一两银子的税。在丁云毅收复台湾的时候,此地百废待兴,又是传说中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崇祯根本没有考虑过能从台湾收到税收。

而此后丁云毅正式治理台湾。在上奏的奏折中也三番五次的提到台湾实在是太穷了,便连士兵们的军饷也都无法凑齐。崇祯考虑到自己从来没有给过虎贲卫一两银子的军费,一切全靠丁云毅自己支撑。说起来还心中有愧,更加不会去打台湾的主意了。

王承恩的话让崇祯频频点头:“只是如何调离?”

“很简单。”王承恩已经胸有成竹:“陛下以杨嗣昌剿匪,那日他面圣,便说过若他的手下有一个丁云毅那样能够大战信阳、浴血颍州的将领,那流寇不日可灭,隐隐然是有用丁云毅的意思,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顺了他的心思?”

“好,好!”崇祯连声赞叹:“此计大好,朕这便下旨调丁云毅离开台湾。不过,这监军太监派谁去为好?”

“陆齐诚!”王承恩不暇思索,脱口而出:“两次召丁云毅的,都是陆齐诚,这次还派他去。不过前两次他是去宣读圣旨的,这一次便让他在虎贲卫里安扎下来吧。这人虽然有些贪财,但对陛下还是忠诚的,不会被丁云毅拉过去。”

“好,就派他去!”崇祯大喜而道。

但是当“要活命、去台湾”这句话传到崇祯耳朵里后,这位多疑的皇帝终于起了疑心。

台湾究竟是穷是富?丁云毅在台湾这两年究竟积攒下了多少家底?上次便听说他活了二十万灾民。整整二十万啊!崇祯还大加赞赏,说丁云毅便是如此困难,也知道替朝廷分忧。但是这一次呢?丁云毅才消化了二十万灾民,他居然还有力量继续活灾民?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但福建巡抚张肯堂给自己上的两份密折里,也是一再的说丁云毅如何如何尽忠职守,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丁云毅和郑芝龙上的奏本里,也是你夸我,我赞你。难道自己辛苦在福建安排的丁云毅、郑芝龙、张肯堂互相牵制之计,竟然失败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