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龙腾四海 > 第六章 造船纳流民

第六章 造船纳流民(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曹远的都尉一职,虽然因为郡兵内部兵痞不少,抱团现象又严重,交接的有些勉强。不过在黄忠强的武力,和从家族抽调而来的,一千护卫的强硬打压之下,也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后来曹立又建议给郡兵增加肉食,但也增加了训练量。曹立前世也不太了解军队的事情,并没有瞎指挥。只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基本道理还是懂的。在这种高强度的操练之下,数月之后会稽的郡兵们总算有一丝铁血军人的味道了。

一转眼,已经到了夏末,曹家自家的私人田庄里黄澄澄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地随风摇曳,飘散出醉人的芳香,翻腾着滚滚的金波。

而田庄外面的守护之严密,简直比曹家大宅还要强上数分。这田庄里种的,自然是曹立当初从现代带过来的水稻稻种。当初第一年的收成比例之高,惊得曹胜这等人物都瞠目结舌,后来第二季产量虽然下降了近两成,但依然相当惊人。

到如今两年多已经是第五季收成,产量也稳定了下来,在使用了土法农家肥的基础上,一亩地也能收上八百来斤稻米。在这个亩产三百斤就要感谢老天爷的年代,已经是极度惊人的数字了。

曹胜带着曹远黄忠和护卫们一起上了路,途径汝南和江夏庐江边界之时,看到一路上难民越来越多。稍一打听之下才知道,汝南连续三年大旱,去年又碰上了大规模蝗灾。

在这种惨烈的天灾之下,世家之人还能靠着家族积淀,继续安稳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而大多数自耕农、佃农、雇农就彻底没法过日子了。

这类农户,许都是年头上自家的存粮快吃光了,又交不起地租地赋,只好逃到外乡躲灾,或者躲在山里为盗。

见到这种情景,曹胜也是叹这老天弄人,不过这也是扩充自家实力的机会。如今他已经是会稽太守,自然可以招纳流民填充地方户口。

因此,就让护卫里的一个精细些的屯长,带着一百护卫留了下来,准备在这三州边界之地,招纳北来的流民。等回到会稽,再排些得力人手过来,想必随着这越来越严重的天灾,也能救下不少人家。

不过收获的稻种依然没有直接当粮食吃了,还是留下来作了种子。如今曹胜已经接任了会稽太守,在会稽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找一大片人迹罕至的角落,大规模种植杂交稻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更何况,水稻在田里长着,不到成熟后,一般也看不出来。而且还有家丁们守着,基本也就没有传出去的可能了。

同时也因为曹胜当了太守,整个会稽山越是一片欢呼声。以前他们虽然因为团结凶厉,而让当地官员不敢过于招惹,但各种使拌子,背后的交易限制与汉民差别对待和处事不公从来都没少过。如今换了曹胜这个有着一半山越血统的太守,自然是放心的太多了。

而且曹胜又先后给出了,不少有利山越族民的政策。自那以后,整个会稽不管是赋税还是工钱,山越族民都和汉人一个样。

之后曹胜在回去的路上,就开始和路过的庐江、丹阳官员多加交好笼络,防止在招纳的流民南下路上被设置阻碍。而在当地生意上的合作世家们的帮助下,两郡官员大多都很给面子。

毕竟安置流民,对它们来说也是件麻烦事,短期又没什么功绩,尤其还要承担头一年的口粮。扬州虽说没遭旱灾蝗灾,但大多富余的粮食,其实早就被曹家悄悄收去了,官府的余粮也不是很多,还要防止出现自然灾害和给当地郡兵的军粮。

所以当地官员,其实也不乐意留下流民,而且又在世家们的请求下,更是可以卖上一个人情,自然是由得会稽郡去帮他们解决掉麻烦。

等到四月中旬,曹胜路上拜访了一下扬州刺史,也就回到了会稽家中。又亲自帮黄忠一家安排了住宅,之后就和曹远直接去了府衙,进行交接。

曹家在会稽当地本来就是望族,这两年又刻意结好当地官员,原太守更是将要调去洛阳成为京官,一交接应事宜,自然是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完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