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第50章 科举防舞弊

第50章 科举防舞弊(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不过后世舞弊手段是真的多一个个不钻研学问,反而弄虚作假,令人不齿,一旦东窗事发,怕也是让人拍手称快的居多。

(本章完)

贞观年间,长安城。

房玄龄压下女皇一事带来的惊骇,将注意力放在科举防舞弊一事上来。

不得不说,誊录法和锁院制度的这一套组合拳真不赖,从阅卷官这点突破,这次应该可以遏制舞弊之风了吧。

其他文官也是在心中思索着,誊录法和锁院制度把阅卷官这条路堵死了,如果还出问题的话,恐怕只能是考生那里了吧。

【但只要想作弊神仙也拦不住】

而天幕所谓的科举制,恐怕是后世取代察举制之后的朝廷取士制度。

毕竟如果只是从世家大族中取士,那么科举制和察举制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这种作法其实并没什么用,一些机智的考生并不气馁,眨眼间又想出了新的作弊手段,那就是提前跟考官对好暗号,然后在考卷上做特殊标记。】

【比如说画朵小花或者小猪佩奇啦等等,考卷嘛,花一点正常,而且这种方法悄无痕迹,谁也抓不住把柄不是。】

【于是在宋朝,仁宗创立了第二招:誊录法】

【总有考生出新辙他们又又又想出五花八门的作弊黑科技,比如衣服夹带小抄,找替考枪手等等】

【后来忍无可忍的明清朝廷只好使出杀手锏斩,一般作弊情节轻的首先会罚款,然后杖刑300,最后流放3000里。】

【所以明清朝廷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考前会设置专门的通道对考生进行搜身检查】

【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考生必须敞开衣服接受检查,事后一旦发现有作弊嫌疑先杀考生,再杀负责搜查的监察人】

一众负责抄录的人都打了个寒颤,这明清朝廷倒是杀伐过重了吧.

【顾名思义就是将考生的考卷,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抄录一遍,再转交考官阅卷,并且誊抄统一用红笔,因此又称朱卷】

【宋朝还设立了锁院制度,所有实名考官要锁在安排的房间里,50天内不得与亲友联系,按理来说这样已经能杜绝大部分的科举舞弊了吧】

洪武年间,金陵城。

民间对科举舞弊一事是极为敏感和反感的,毕竟自己或者家中亲友十几年寒窗苦读,最后反而是让这些不学无术的小人钻了空子顶了名次,说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起来一个个义愤填膺,大骂无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