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455章 头插稻草的女孩

第455章 头插稻草的女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慈烺没搭理胡宝,他翻身跳下战马走到几个孩子面前:

“你们为何要卖孩子,她们都几岁?”

见一个衣着华丽少年问话,再看看朱慈烺身后二十多个“家丁”,卖主知道来人是有钱人家孩子,急忙躬身施礼道:

“回少爷,她们两个七岁,两个九岁,家人都已经饿死,见她们可怜,俺们好心收留到家,可几个月后俺们自己开始饿肚子,实在养不活她们,只能让她们找个好人家!”

果然是孤儿,胡宝没有说错。

中“范进卖鸡”,都是在物上插一草标。

孩子头上插根稻草很显眼他们在卖孩子,如果有活路谁愿意卖掉自己孩子!

命贱如草一样,彷佛一根草就能代表贫穷人的一生。

看到皇太子停下来,胡宝顺着他的目光立即看到那几个头上插稻草的孩子,他心里也是一痛。

自己何尝不是因为穷的吃不上饭,家里人实在没有办法,为了让他能够活下去,狠狠心把胡宝送去做太监。

“草!”

朱慈烺在后世影视剧看过类似情况,没有想到让他亲眼见到,心里如同突然被针扎一下似的,他急忙勒住战马。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穷人家女子在街头卖身为奴。

但她们除了在前方摆一张纸,写上自己需要卖身的理由外,头上通常都会插着一根草。

古人插草即有卖身之意。插草最早产生于晋代。

“小爷,奴婢求求你把这几个孩子买回去做宫女,她们太可怜了……”

朱慈烺很意外的回头看看胡宝:

“为何?”

胡宝爷知道自己不该提醒皇太子主动买孤儿,有可能洛阳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可话已经出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小爷是好人,既然见到肯定会管,就算给他们谢银子,银子花完后还会卖她们,皇爷上次来河南时,奴婢看到很多孤儿……”

在古代买卖时,多半是在赶集,而赶集的地点通常在驿站附近,交易要求迅速。

所以买家和卖家在卖东西时,都会顺手拔根草放在货物旁,让人一眼就知道这些东西是要出售的货物。

除此之外,在古代受教育的人不多,懂得写字的人更不多,看得懂文字的人更少。

所以放在货物旁的草,就成了大家公认的“标记”。

草标广告在古代很普遍,如中的“杨志卖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