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非洲建国记 > 第635章 维也纳之战(三)

第635章 维也纳之战(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种较粗的分划设计,一方面基于当前的工业制造水平,制造能耐受频繁强烈冲击,而不变形断裂的高性能金属细丝,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在多灌木的环境中也特别显眼,不会发生分划标志与视野中的树枝等混淆的情况,有利于射手的快速瞄准射击。

但是在射击距离超过200米以外后,这种设计的弊端就开始凸显了。

随着距离加大,目标越来越小,变得巨大的分化金属线会对目标形成严重的遮挡。

经过估算,他所在的位置距离对面的四个敌人差不多有500多米。

这个距离有些远,他必须得做些调整,力争能够快速击毙四个敌人。

要是让他们跑了一个,这就是他的耻辱了。

小心的挪动身子,慢慢往前爬动,减少他同目标之间的距离。

他需要把距离调整在200米以内,枪上的狙击镜是4倍镜,距离太远反应跟不上就很容易失败。

他的狙击位置选的有点太靠前了,一旦暴露就会被敌人锁定位置,那么他就很难脱身了。

朝阳升起,密林间的雾气也开始慢慢消散,朱晓春混身都湿透了,身体的热量在不断蒸发水汽。

看到了!

那是一个年轻的白人少年,他的年纪很小,身上缀着十多个水壶,一路走来叮当乱响。

尤其是迫击炮之类的轻型火炮的普及,狙击手出手时就要更加慎重了。

而采用机械瞄具,他不能保证一击毙命,从而让其他敌人惊觉逃跑。

……

一点一点的挪动位置,慢慢的靠近。

终于他可以通过狙击镜清晰的望见对方四人了,这四个敌人在狙击镜中的瞄准距离刚刚好,是利于发挥瞄准镜功效的最佳距离。

南华的瞄准镜,普遍采用的是“T”字三柱分划设计。

队伍最后的是一个穿着草青色军服的家伙,这应该是德国士兵,一共四个。

这三人的穿着是奥匈帝国的灰色军服,很显然他们是奥匈帝国的官兵。

观察的同时,朱晓春嘴角微微上翘,今天的运气很好啊。

……

他开始调整望远镜,预估他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