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昏君自救记 > 第113章 唐肃宗2

第113章 唐肃宗2(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忙着宠、幸杨氏姐妹的皇帝,也有些烦李林甫无中生有,偶然间也会斥责一二,让他少生事。

杨氏姐妹因为妹妹杨玉环的得宠后,她的三位姐姐因为皆有才貌,获得了皇帝的宠幸,且封为夫人:韩国夫人,虢(guo)国夫人,秦国夫人。

四姐妹并承恩泽,出入宫掖(ye),势倾天下。

玄宗时期,禁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庭禁军一般都是直接听命皇帝的,拱卫宫廷。

掌控了北庭禁军,杨广觉得自己可以,最起码能在东都掀起一场风波了。(西京、东都,从天宝元年开始,玄宗就一直居住在东都了,两都制,两者并重。)

李林甫也觉得差不多该是时间慢慢地试探太子殿下了,他掌控了越来越多的资料,几乎能一下子扳倒太子。

只是李林甫也深知大家的性子,并没有采取这般激进的策略,反而是慢慢地打击。

今天弹劾一下,明天弹劾一下,慢慢地将他在皇帝心中乖巧的印象抹去再说。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北一带)、河东(山西西南)、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陇右(今甘陕一带)、河西(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

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dao,四声)(大旗之意),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节度使拥兵自雄,越发地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渐渐地,朝廷也失去了对于地方的控制,贻患无穷。

开元二十九年,韦坚替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开元末年,皇甫惟明出任陇右节度使。

杨广对于这种无聊之事并没有多少的惶恐之意,皇帝让他上折子自辩什么的,杨广都懒得做,让幕僚起草,抄录,然后送上去了事。

尽管身边有个可以模仿笔迹的人有些危险,不过杨广却是信心十足,一点儿也不怕背叛。

对于李林甫弹劾太子之事,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爽的,一国太子,关于社稷传承,轻忽不得,所以李林甫的弹劾尽管安排的挺好,可架不住有人早早儿地通风报信啊。

一般弹劾的折子送上去之后,杨广这边就能收到消息了。

基本上,这边有弹劾,那头很快地就有人主动地站出来替太子辩白,甚至是皇帝倚重的大伴儿高力士都会时不时地说几句太子的好话。

杨广尽管需要军队,自觉自己也能掌控的了韦坚和皇甫惟明。

不过各地的节度使坐大,这真是个让人头疼之事。

尤其是日后范阳起兵的安禄山,真是让人头疼!

当然,其他的节度使也没有几个好东西就是了。

秘密掌握了北庭禁军的杨广觉得,自己有必要趁着事情还没有乱到一定的程度之前,先下手为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