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75节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75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就是“中”。

再说“庸”。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3

那么,什么是中庸?

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

第一句话好理解。孔子有句名言,叫“过犹不及”。34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做过头了,等于没做到,没准还更糟糕。怎样才对?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

就说做人。

人也一样。聪明的自以为是,弱智的斤斤计较,雄辩的盛气凌人,嘴笨的里八嗦,正所谓“大知(智)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29 但共同特点,是忘了本真。结果,小人为利,士人为名,大夫为了家,圣人为了天下,都丢了性命。30 这是何苦?

生活就该真实而自由。所以庄子说,不要做名人,不要做谋士,不要做负责人,不要做青年导师。31 这些头衔和责任,都是害人的。

那该怎么活?

腰上绑只没有用的空心大葫芦,在江湖上飘;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河边钓鱼,钓不钓得到无所谓;或者到无人的旷野找棵大树,在它旁边转悠,在它下面睡觉。32

这样的活法,就叫“逍遥游”。

做人很难。一个人,质朴是好的,真诚是好的,坦率也是好的。但如果一点修养都没有,就会粗鄙、粗俗、粗鲁。这在孔子那里,就叫“质胜文则野”。相反,如果太讲修饰,过于文雅,便难免装腔作势,显得虚伪。这在孔子那里,就叫“文胜质则史”。

那又如何是好?

文质彬彬。

彬彬,就是文质兼备,一家一半,配合适宜。这条原则不但适用于文雅与质朴,也适用于文与武、刚与柔,以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因此孔子说──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5

显然,庄子的“逍遥游”,与老子的“为之下”,是两种活法。活法不同,即道不同。道不同,就不相与谋。老和庄居然都是道家,也算一个奇迹。

那么儒家呢?

中庸与反调

道家讲道,儒家讲德。

德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孔子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