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67节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67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直觉告诉他,齐宣王是“托疾以召”,5 也就是借口生病来召见他。这当然不行。

对此,孟子曾做出解释。

孟子说,天底下最尊贵的有三样:爵位,年龄,道德。在朝廷,看爵位;在乡里,看年龄;要平治天下,就首先看道德。因此,哪怕贵为国君,也只能登门求教,哪有随随便便把有德之士呼来唤去的道理?6

大丈夫。

什么是大丈夫?

万物皆备于我;不怨天,不尤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孟子是大丈夫吗?

是。

但,既然终归要死,那又何必活着?

这得想想。

杨朱的回答是:既然有了生命,那就只能活着,还得好好活着。这就叫“且趣当生,奚遑死后”──过好当下每一天,别管死后怎么样。

那么,什么叫好好活着?

或者说,人活着,为什么?人生一场,干什么?

有一次,齐宣王派人来说:寡人原本应该去看望先生的。可是寡人感冒了,不能吹风。如果先生肯来,寡人就上朝,不知能让寡人见到先生不?

孟子马上说:不好意思,碰巧臣也不能吹风。

其实孟子没病。

而且,他还原本是准备去见齐宣王的。

那么,孟子为什么要装病?

对此,先秦诸子也有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只不过,他们有的是发表宣言,说给我们听;有的是身体力行,做给我们看。

先看孟子。

要做就做大丈夫

孟子的主张,是要活就活出个样儿来!

什么样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