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29节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第129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勾践不是夫差。

勾践灭吴

勾践与夫差,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骄狂了。

骄狂的结果必定是自我膨胀。在夫差看来,先王打败了楚国,自己打败了越国,吴国当然“老子天下第一”。要称霸,就得经营北方,让中原诸夏服服帖帖。蕞尔小邦越,不过大年三十的一盘凉菜,有没有它都过年。

于是,夫差不惜穷兵黩武大动干戈,北上伐陈,伐鲁,伐齐;又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在邗江边筑城挖沟,连通了长江与淮河。23伐齐之后两年,他甚至不肯等到庄稼成熟,就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军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为此,他在宋鲁之间开通河道,连接起沂水和济水。24夫差踌躇满志。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时的越国,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复兴计划,单等夫差犯大错误。

这一点,其实早就有人看出。夫差与越媾和时,伍子胥就说越国一定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伐齐时,伍子胥又告诫夫差“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可惜夫差听不进去,还赐给伍子胥一柄宝剑让他去死。25

说完这些需要使节传达的外交辞令,夫差又苦笑着对楚隆说了一句私房话:

快淹死的人,肯定会笑吧?21

这笑,凄厉瘆人。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的确,夫差原本不会败,吴国也原本不会亡,因为越国根本就不是对手。没错,在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的槜李之战(槜读如醉,在今浙江省嘉兴市)中,越王勾践不但大败吴军,还让阖闾受伤身亡,可谓第一次亮相就出手不凡。但是战败的吴人并没有气馁。接过阖闾战剑的夫差甚至命令部下站在院子里,只要自己进出,就大喝一声: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吗?

如此忘乎所以一意孤行,当然只有死路一条。蓄谋已久的越王勾践,也当然不会放过乘虚而入的大好机会。事实上,当夫差趾高气扬前往黄池,与晋定公争当盟主时,国内只留下了守国的太子和老弱病残。于是勾践便在他背后狠狠地插了一刀。六月十一日,越军兵分两路,大举伐吴。二十一日,越人大败吴军,俘虏了吴国太子。二十二日,攻入吴都。26

这时的夫差,却仍在做他的霸主梦。他甚至一连亲手杀了七个国内前来报信的人,以防吴国兵败的信息泄露。然而在七月六日的盟会上,晋国大夫还是从他的脸色上看出了问题,坚持不肯让步。夫差的霸主梦,成了一枕黄粱。27

称霸不成的夫差匆匆回国与越议和。

勾践放过了他。夫差也以为越人既已捞回面子,就应该心满意足。于是黄池之会以后,夫差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又做起和平梦来。这在夫差,也许是因为忏悔自己的好大喜功,要与民休息;或者是心灰意懒,要安享晚年。但越国君臣并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夫差的放弃战备,更是灭吴的大好机会。越国大夫文种甚至对勾践说,臣不用占卜,就知时机已到。28

越王勾践笑了,他的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而且这一回,他绝不会像夫差那样贪图虚名心慈手软,一定要置吴国于死地。

夫差则一定肃然回答:不敢!

这时的夫差,是刚毅的,果敢的,奋发图强和天天向上的,他又怎么会亡国?

骄狂放纵,刚愎自用,好大喜功。

实际上夫差曾经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军于夫椒(当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兵临越国国都会稽城下,越王勾践带着甲士五千人退守会稽山,几乎连招架之功都没有。这个时候,只要夫差再接再厉,亡国的就是越,不会是吴。

然而夫差却选择了放手。他牛皮烘烘地对伍子胥说,如果灭了越国,将来寡人搞军事演习,谁当观众?22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