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港娱:功夫之王 > 第294章 金曲奖封神

第294章 金曲奖封神(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且这次在角色的选择上,也不使用港台演员,而是一水的内地演员。

直接放弃台湾市场,只在内地和日韩、东南亚上映。

这一点是许鞍华比较薄弱的地方,或者说不是薄弱,而是她的关注点就不在这里。

如果把电影类比成文学体裁的话,有些导演的电影是一本精彩的小说,有些导演的电影是一首唯美的诗。

许鞍华与众不同,她的电影就如同一篇散文。

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展示的是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事件的横截面。

这样的电影看起来会非常的平淡,所以她的电影受众面很窄。

金庸非常喜欢张华勋拍摄的动作电影里那种技击的风格。

张华勋的武术打斗不同于后世动作片的任何一种。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武术打斗是包含在民间传奇色采和惊险悬疑的气氛当中的,是一种实战性的斗争,而非展示。

在原时空,金庸给张华勋打了三次电话,希望张华勋可以导演《书剑恩仇录》。

但张华勋那时候承受了太多的非议,不敢再碰此类题材,只能忍痛拒绝。

就如同小说很多人爱看,喜欢用诗来装逼的也不少,但是喜欢看散文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在提到角色选择的时候,男主角陈家洛的饰演者,自然非李联杰莫属,因为这部戏就是为他开的。

虽然《剑雨》在香港本埠狂收1600万港币,但是香港的电影公司怕得罪台湾,没有人敢请李联杰拍戏。

所以杨叶只能自己给李联杰开戏。

所以杨叶才亲自去找金庸出山做编剧,开出了这部《书剑恩仇录》。

现在有了杨叶搞出的一系列事情为他保驾护航,承受的非议少了许多,又有汪洋力挺,他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杨叶很快就安排他们和金庸见面,汪洋和张华勋对金庸的小说十分熟悉,几人聊得非常投契。

由于书剑的篇幅太长,一部电影囊括不了,所以金庸的剧本将电影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别是《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

这两部电影在原时空是许鞍华导演的,拍得也就马马虎虎吧,虽然加起来也拿到了一千万的港币的票房。

许鞍华的风格并不适合拍武侠电影,因为武侠电影除了打斗要好看之外,故事更要流畅简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