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纪念父亲高令文 > 父亲的战争

父亲的战争(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至于频繁发生的战争,不论是个体之间,还是民族之间,其实质基本一致,当事件发展到某种程度时,武力便成了解决争端的唯一策略。我相信父亲肯定思考过此番道理,并有了自己想法与方案。至此,父亲的战争已告一段落,此文也仅是记录了我知道的事件而已,在父亲的一生中,因性格使然,与人发生的争战肯定更多,至于是是非非、战况如何已不再重要。如今,父亲及其与之争战的对象,均已告别了这个尘世,又在另一时空相聚,不知他们可否懂得了战争的本质,从而扭转了对事件的看法,减少些彼此的抗争。凭借父亲的悟性与品德,我相信父亲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足了。

只是父亲的这三次战争,让我感到了父亲的胆识与勇敢,针对不公敢于抗争与抵制。争得事理之后,父亲也并未紧追不放,而是选择了原谅,事事如些。待事件的是非捋直之后,父亲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与胜利,不再去计较是否受到了委屈。在我的眼里,这就是品性的伟大。有一次,我与父亲谈起这些所谓的成功与胜利,父亲说:对错已明,再计较其他有失邻里和睦,也失做人本份,这叫“得饶人处且饶人”,说是一种心理安慰也行。又说:我认为我这一生没能站在高高的逢火台上,挥动烈烈旌旗,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之外,倍感美中不足,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与胜利呢。由此我才知道,原来父亲还有如此之宏伟的志气与远大的抱负,心境是这般的高远,对成功与胜利的理解也高我一个层次呢。

有一年放假回家,我与父亲聊天。父亲在看书,突然评价起伟人之战斗的一生。说这个伟人是真伟大,料事如神,那个伟人稍逊色。其实,人之所以伟大,便是由了战争的加持,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把思想与境界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也完成了伟大的循环。父亲叹息一声说:我们常人的这一生,基本都是平淡的度过,即使有点争战也上升不到一定的层次,顶多是为了尊严不再受辱而已。仔细思想,不论是民族之间的战争,还是邻里个体的争战,都源自于欲望的不满足,也因此要求大家都遵循规律,守住德性,这样就不会也不能生出这许多的战争与战役了。我听后彼是认同,感觉父亲就是因为有了几次与邻里的战争,分析过形成的原因,才有了这般的领悟,只是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当然,这仅是我们之间的说笑,非是指责或质问,即使深思熟虑或深度剖析,也只是平常百姓闲聊的话语而已。

我说父亲:您这样已经很好了,从事业方面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家庭方面讲,你也能据理一争保全了小家的完整与健康,也是幸福美好。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就是伟大、就是胜利呢。父亲笑笑说:这都是小事。纵使桃李满园,纵使生活美满,也不能用伟大与胜利来形容,气场不同,结果也是不同,我们只是在“伟大与胜利”的庇护下,能有机会争取尊严或争取权限不被侵害而已。还有就是,即使我被选中去了西藏支教,并取得成绩,也是小我的闪光,完全不能用“伟大与胜利”而描述,太大了,承载不了。我点点头。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父亲这般的述说。看来父亲已经思考过这类问题,早为自己的成绩有了一个正确的定论。

西藏支教败选之后,父亲肯定遗憾,心情也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知道这一次,有无其他并不清楚。所以我认为,父亲一定对自己的轨迹有着诸多的不满,认为没有达到期许的高度与目标,才思考过所谓的“伟大与胜利”。我却感觉父亲就是伟大的人,有过这般思想,虽然没成理论,也是了不起的举止了,所以我才记下父亲的战争,让后辈知道他们的祖辈曾做过的对抗与表现的勇敢。当然与对错无关。我不会对父亲的生活做出任何的评价,因为所有爱我的人,都是我的所爱,即使存在有不足,也是瑕不掩玉。所以所有为我付出的人,都是我称赞与赞美的人,包括保家为国的战士。是啊,父亲自有父亲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足迹,也有自己的思考与对事件的看法。不过我还是想对父亲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好。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自卑,自己过足自己的幸福就行。我们也不需要太多的的跋涉,平稳的走过人生的旅途就够了。我们更不需要太多艳丽的风景,相互牵手欢笑面对,就是我们一生最美丽的景致了。

我们都是普通的一员,属芸芸众生之例,彼此之间的战争也仅是为着自己的权限不被明目张胆的侵犯而已,生存如此,一步步迈到了争战的步伐上,勇敢的拿起所谓的武器——木棍,这就是伟大的举止。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为了未来幸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与挺立,这就是取得的胜利。若说及其他,普通如此,好象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赞扬的部分。但父亲确实在我的心中立起了高大的形象,不畏强权、不惧艰难,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至于最终是否达到了自己要求的高度或宽度,也如父亲所说,只要努力,之后如何,便是缘分的使然了。我为普通的父亲有这般的境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有一天父亲正好在家。而副队长不知情,真壮着胆子直接到家里来找人了。父亲放下书本,拿起木棒,追了出去,朝着副队长就打。副队长年轻,伸手争夺木棒,看到我姐我哥也出来,叫喊着拔腿就跑,到了大门口,生产队的其他人员已赶了过来。于是,发生了两对人马不对等的大对阵,一时间乱做一团。家家户户听得动静都跑出来观看。哥哥的火气已压抑了很久,早想开打了。所以,哥哥、父亲与队长、副队长对阵,姐姐与女会计对阵。他们力量虽然强大,无奈两手空空,不敌发疯一般的棍棒挥舞,一时败下阵来,我们反而占了上风。

其实,父亲也只是不想让副队长再堵在家门口大喊,喊声让人心烦。谁成想没有心计的副队长中了女会计的计谋,闯入家来,父亲便不再忍耐。战争立即打响。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队长等人撤离我家。因属上门侵犯,与理不通,虽然挨了几棍,也没有再生事端。自此以后副队长再也没到我家的门口叫喊,但结果也按照队里的规定照办。不下地干活就倒扣工分,以至于那年我们家只有母亲一人参加集体劳动,所剩工分全年仅分得一百斤小麦的结局。即使这样,母亲也很高兴,说:总归是挣的工分没有倒扣完,不用补贴给生产队了。

那年高考,我姐与我哥不负重望,双双中榜,考取了理想的学校。不久离开了高庄。待多年之后,母亲提及父亲的此次战争,心情甚是安慰,说:值了,现在多少个一百斤小麦也回来了,为着今后日子的幸福,就得拼命争取。那个副队长按辈份我喊他叔,他叫杨生,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类型,但品性不坏。杨生叔四十岁那年因为喝酒过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父母听说后还唏嘘不已,感慨年纪轻轻确实可惜。父亲说:杨生兄弟就是脾气不好,人很仗义,没有心计,闯到我家叫喊也是女会计的主意。母亲说:当时我下地干活,杨生兄弟都是帮助着不让我别落后太多。当年我们家翻盖西房拉土时,杨生兄弟也帮过不少忙呢。

我现在说起这些,并不是要分出是非对错,只是感到那场打闹一点意义也没有,还弄的两家人从此生分了许多。有一个时期,我与队长、女会计都不说话。并且还有种愤恨之感。有规定就按规定办,没规定可以坐下商量,完全没必要堵在人家大门口喊。把本该应有的和气,弄成了敌人一般。不知杨生叔地下有知,是否认同我的观点。

父亲的第三次战争是与近邻金爷家发生的。叫他金爷是辈份的原因,不是年龄有多大。金爷比我父亲还小五岁,他有二个哥哥,都是身强体状的壮实老力。原由是金爷在我家外面的一片空地上,盖起了猪圈,还没给父亲说明。父亲知道后当然不同意,要求必须拆掉。那片区域离金爷家近,离我家远。金爷不占理,又没有办法,只好耐着性子拆掉猪圈,因心存愤恨,拆除时还故意砍断我家的两棵树。父亲前去理论,便让金爷与他的哥哥们围着打了一顿。那天只有我在家,跟着父亲跑出起去,亲眼看着几个人围攻父亲,我无能为力,只是哭。父亲回家就拿了木棒,让母亲硬硬的栏住。最终由村委会出面,金爷给父亲赔礼道歉,并陪付树钱。道歉父亲接受了,但树钱没有要。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关于战争,若延伸到了各民族之间的战役,我倾向于这样的观点,虽然残酷却也催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使各民族沿着同一种秩序前行,从而达到世界的大同。但普通人的战争,远没有如此高大的作用,但意义大同小异,是让不守规矩的人知道规矩的存在,让欺负者知道抗争的力量。这个规矩便是律法与德性的融合与统一。是啊,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不能因为扩张而侵占他处。若从这方面而论,父亲的战争完全称得上伟大与胜利了。

是啊,世界上的人很多,因此衍生的行为更多,若没有律法与抗争,人间将会变得杂乱无章杯盘狼藉。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人,一定是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创造过巨大贡献的人。这说法约定俗成不可滥用。所以,平凡如我、平凡如父亲等等,完全称不上伟大,顶多是使用“伟大”之词来表明自己的平凡。而平凡也非失败,只要是不畏艰难走出一条闪光的道路,那一样是值得称赞与歌颂。

两年之前,大侄儿、我与父亲三人在家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乘着酣状,大侄儿建议我们各自说出一句助兴的祝语,当作由头好再喝两杯。大侄儿坚持让我先说。我随性而来,说道: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让我们把该放下的放下,把该拿起的拿起,不忧过去不惧未来,从容不迫按部就班。父亲听后,说:嗯,道理如此,不免有些俗套之嫌,应该说,一杯敬战争,一杯敬和平。绝不惹事生非,也不惧怕事由,从而保全大家庭的挺拔之状态,保全小家庭的生活之安好。而大侄儿却说,爷爷的祝辞境界宽广,凛然正气,大家与小家全部包括,但我想说,一杯敬伟大,一杯敬平凡。伟大,人人都想,但基本都归落于平凡,认同平凡也是一种伟大的表现。父亲重重的点点头,此话正中父亲之怀。若细细品味,他们爷孙的祝辞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趣,隐约之间倒有种默契之感呢。

最终爷孙俩互相欣赏,一唱一和,举杯高歌,成就了一幅“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温馨画面。孙儿赞爷爷的高瞻远瞩、一览无余,爷爷夸孙儿的成熟稳健,志向高远。于是,聊天的内容自然转到了之前父亲曾发生的战争之话题上。大侄儿滔滔不绝、随性而讲,透露出父亲战争之四与之五的事件。我是第一次听说,自然不能错过,于是慢慢听讲精心记忆。之四,父亲约六十岁那年,与邻家叔叔因一句玩笑生气,回家后气愤不过夜不能寐,半夜起床叫上两位小孙儿前去讨要说法。祖孙三人把叔叔家的大门敲的震天响,叔叔一听,也没敢开门。三人还认为被吓破了胆,自己大获全胜满载而归。之后,哥哥不得不带着礼物给叔叔赔礼道歉。之五,父亲八十五那年,在楼下乘凉,邻居夸赞父亲的马扎精致,属上乘之作。可巧当天下午,此马扎不慎丢失,父亲便认为被楼下邻居所偷,坚持让二个孙儿去他家找,还鼓励孙儿不惜用武力让他交出来。此时两侄儿均已成年,自然不会听取一面之词。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我听后也是哭笑不得,都说人老如小孩,但父亲的所作所为果真应对了此种说法,越是老去思维越是幼稚、行为越是天真。行至老年,年轻时期的争斗心态也没有弱化,反而越发强烈。为了纪录战争的真实,以多重事件的叠加来分析父亲的性格或一世的为人,我也把之四与之五归属于父亲的战争之例,仅是实施的不够彻底或没有实施而已。但平常时刻,父亲接人待物可是彬彬有礼、恭恭敬敬,从未有过激烈之言或过分之举,所做所为完全符合一位知识分子的形象。谁知,当两个孙儿站在他面前时,他则不知是非曲直、不懂礼让慈悲了,内心深处的那份骄傲与不可一世便膨胀起来。

多年以后,每逢春节过年,金爷都到我家让父亲书写张贴的对联。年年如此。金爷来了,父亲还好茶、好烟的招待着。我极力反对,父亲却笑而不语。之后,父亲若无其事的对我说:人啊,都是往前过的,都是往好里处的,那能因为一件事记恨半辈子,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必再为过去的事让自己烦心。再说了,写春联我是举手之劳,又不累人。父亲如此说,我也只好作罢,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所有这些也只是说明父亲胸怀宽广、境界高远而已。可我因为当时的无能为力受到屈辱感到痛苦,以至于许久以后我还想呢,如果当时我长大一些,肯定不会让父亲如此吃亏。

多年之后的一天,我休假回家,站在父亲曾被人打的地方,眼前便闪现出父亲与金爷兄弟撕打的场景,泪水不自觉的流。虽然已过多年,但每每想到,心情仍然沉重,说明此事对我影响彼深。如今再想,那些无奈的争战、打闹,除了让人泪流满面、悲伤痛苦之外,除了造成我幼小心灵对社会的恐惧之外,一点真实的意义也没有。现在父亲老了,金爷也老了,一次看着他们也站在当年争战的地方,两人还有说有笑聊得甚是开心,仿佛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好在一切已经过去,没有造成遗憾,便是满足了。但看着两位老人在颤颤微微的笑,我却想哭。

想哭,是因为纷争让我迷失了路径,希望倒在了起始的地方,不免暗自悲伤。想哭,是因为人生本有太多的无奈,又遭遇如此之风霜,不免痛惜无常。想哭,是因为活着有太多的哀鸣,而曾经的牵手又如此短暂,不免泪流满面。想哭,是因为岁月流失的太过匆忙,还没有来得及体味存在的意味,一切便成了匆匆过往。

父亲性子急,说话语速快,象是与人争吵一般,也是容易引发战争的理由。母亲清楚这一点,所以每每劝说父亲,要把音量放低,语速放慢,别再引起误会。母亲对父亲的评价是,走路风风火火,说话高亢僚亮,行事急风急雨,干什么也与打仗一般。总之,如同母亲所说,父亲的一切事由都如一场战役,很少感受其柔情似水的一面。那时的父亲,行事利索,雷力风行,求胜心切,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性子急,个性强,易发火。母亲说:就因为这样,父亲才在几次竞选校长时败北。母亲还说:吃过几次亏了,就不知道改改,办事圆滑些?父亲笑道:本性难移么。但对于竞选败北之事,父亲也是耿耿于怀了许久。

有一次母亲偶然说起,父亲认为当了校长就是成功,就是胜利,就有幸福感。母亲说:其实也不一定呢,不当校长的人多了,还不一样平平稳稳的过日子么?我认同母亲的观点。但父亲却认为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种心态还左右了父亲好多年。如今,我只是叙述父亲心存的遗憾之事,这只是其一。另一遗憾之事是去日咯则援教,因不是党员也没能成行。待父亲退休之后,性情稳定下来了,不再那么风风火火,性格确实转变了很多,遗憾也随着时间的前移而忘的一干而净。之后不久又给自己找了另一个活计,忙着编写高家家族的宗谱。走家窜户寻根溯源,一写就是两年,最终把高庄各支各派都梳理清楚才算大功告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