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鬼吹灯Ⅰ+Ⅱ(1-8部全集) > 鬼吹灯Ⅰ+Ⅱ(1-8部全集) 第159节

鬼吹灯Ⅰ+Ⅱ(1-8部全集) 第159节(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巫陵王大醉,误走西陵山,现出原形酣睡不醒,结果被当地不知情的山民擒获,当即紧紧缚了,烧起大锅来,又是褪毛又是放血的一场忙活,等手下人找到“移山巫陵王”下落之时,大王的下水都已煮熟多时了。

随后当地先是瘟疫大作,接着又是蝗虫蔽日翻天而至,百姓都说此乃巫陵王阴魂不散,于是在峡中造了一座大墓,收敛他剩余的尸骸安葬,但只剩一身皮肉骨骸,首级大概被人吃了,再也找不回来,又建飨殿年年祭祀不绝,制玉身铜首供奉。

“棺材峡”纵横交错的峡谷,和满壁遍布的鸟道险径,都是当年巫陵王役使阴兵开河的遗迹。历代在开河治水过程中死亡的土人,都被纳入悬棺,随着洪水逐渐降低,一层层地安葬在峭壁上。本来是无心而为,想不到竟构成了一片无头巨像的身影,恐怕也是巫陵王丧命的先兆。而巫陵王出山前,曾带着阴兵在山里挖掘巫盐矿脉,“棺材峡”内的盐井矿洞,即是其陵寝所在,从飨殿到王墓,要经过一段“百步鸟道”的绝险,才能抵达墓道入口。

孙教授把这段记载,原原本本的给我们讲了出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当年封团长留下的这段话,实际上只有最后一句有用,也可能这只是第一段,意思是说地仙古墓的入口,可能藏在乌羊王原本的墓穴里,所以‘欲访地仙,先找乌羊’,而乌羊王开山导河的传说,正是找到王墓的重要线索,可这只是寻找地仙村的第一步,接下来肯定还应该有若干暗示,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我心里暗自庆幸,要不是死说活拽地将孙九爷带到青溪,凭我和Shirley 杨、胖子这三人,即便看见了这些古代谜文,也只好当作是看不见,当下不再多说,用心倾听孙教授的讲述,原来寻找“地仙古墓”入口的暗示,除了藏有青乌风水的秘密之外,果然也与“棺材峡”中的古代传说有关。

早年间,由于巫山山脉地形独特,未受阴阳鱼引水之利,这片山区洪水肆虐,水患天灾连年不断,每年都有无数人畜被洪水吞没,成为了江中鱼鳌的食物。

正当上下束手无策之时,山中有一隐士出面,体态魁梧,满面虬髯,身着黑袍,自称为“巫陵大王”,有移山之术,可以驱使阴兵疏通河道。

但他也提出两个条件,一是移山开河的工程进行期间,要地方上供奉酒肉饭食,到吃饭的时间,就把酒肉饭食堆放在山洞的洞口,洞前有大鼎一口,送饭的民众事先鸣鼎三声,然后赶紧出山回避。

第二个条件,是请天子加封官爵,以表彰他的功德,当时苦于工程浩大,即便肯出钱粮人丁,也做不得移山导河之举,朝中又格外看重得道的高人,当即允诺。

我听得怒从心头起,问孙教授说:“那么说……这具尸櫈就是为乌羊王殉葬的明器了?可怎么不见乌羊王的棺椁和尸首?”

孙教授摇头道:“我早就说过了,可你们谁也不听,这根本不是古墓冥殿,而是一处类似飨殿的祭祀场所,乌羊王的墓穴也早就没有了他的棺椁和尸首,因为……观山太保早已经盗发了乌羊王古冢,并且在那座规模极大的墓穴里造了地仙村,作为藏真之所。欲访地仙,先找乌羊,岂不正是于此对应?”

我深觉此事愈发的扑朔迷离了,难道古时当真曾经有一位“乌羊王?”那句“好个大王,有身无首”之语,指的就是乌羊王?刚刚还没有任何头绪,在这一时半刻之间,孙九爷又是从何得知?

Shirley 杨告诉我说:“你刚才坐在……坐在人櫈上的时候,孙教授发现地下的大石梁上,满是虫鱼古迹,还有许多形似日月星辰的古符,我看不懂半个,但孙教授却是解读各类古文字的专家。石梁上所刻都是棺材峡以前的传说,虽然不知传说是真是假,却可以肯定在峡中藏了一座规模不凡的古代陵墓。”

孙教授点头道:“是啊。乌羊王的玉像尚未被毁去,可能是观山太保故意所为,有身无首之王,正是这玉像的真身,不过并非应该成为乌羊王,它的真正封号应该是‘巫陵移山王’,不过你们也别以为巫陵王是人,按照……按照这个古老的传说,巫陵王实际上……是一头大得惊人的乌羊。”

于是巫陵王整日作法,驱役阴兵阴将疏导河流,自此山中每天都是阴云惨淡,攻山开石之声滚滚如雷,当地百姓感其德,选了一个姓李的女子,嫁与巫陵王为妻,此后为开河阴兵献飨之事,都由夫人亲自督率。

治水工程既艰难又漫长,有一天忽然天降暴雨,巫陵王指挥阴兵伐河不利,送去的酒食接连两天原封没动,夫人忧心起来,就带人送入山中。

到伐河的现场一看,众人无不大惊,峡谷中一头大黑猪正在水中以头拱山,它后边是无数山鬼山魈之属搬运土石。原来“移山巫陵王”乃是山中“乌羊”所化,要现出原形以鬼神之力开河,所以从来不肯让人进山相见。

巫陵王见原形被人识破,从此藏在山中,再也不肯开河,更耻于再与夫人相见。夫人跪在山前苦求无果,只好投崖而死。巫陵王自觉愧对夫人,便率阴兵将最后一段河道疏通,彻底根治了水患。

朝中颁下重赏,要请巫陵真君再去治理另一段水患严重的河道,如能收取全功,当有封王列相之期。可巫陵王自言此后要归隐深峡,除非夫人复活,否则永不开山,辞别之日,有万民相送。

孙教授说这洞窟本是飨祭巫陵王之地,而巫陵王之墓,应该藏在“棺材峡”的最深处,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此“王”非人,而是一头遍体漆黑,重达千斤的“乌羊。”

我难以理解,正想再问,孙九爷却自顾自的趴在石碑上看个不住,我只好忍住满腹的疑问,带着胖子去四周查看地形。山间的洞窟纵深极广,远处恶风呼啸犹如鬼哭神嚎,料来山洞是穿山而过,应该有出口通到另一边的峡谷。

好不容易等到孙九爷将记载“乌羊王”事迹的文字全部拓了下来,已经到了中夜时分,我们只好寻块稳妥的角落,生起火头,当晚宿在洞中。

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

孙教授在营火前一面整理今天收集到的资料,一面给我们断断续续说出碑文上记载的传说。乌羊王人櫈下的石柱,乃是当年治水所留,雕篆文刻极为细密,纹是“轻重雷纹”,篆是“蜗蝉古篆”,等闲之人根本看不懂这些如同天书般的奇形蜗篆,但孙教授浸淫此道数十载,倾注了无穷心血,造诣非凡,不是寻常的学者专家可及,读懂七八成不在话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