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彼岸变天 > 第四十三章 天穿节

第四十三章 天穿节(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杨思辰向周围扫了一眼,发现屋子另一边的书桌上砚台里还有点墨,于是悄悄地推开紫绢,下了床,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端起砚台回到床前。坏笑着开始在紫绢脸上画起乌龟来,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杨思辰画完了,放下毛笔和砚台,小心翼翼地朝紫绢脸上吹着气。等墨迹差不多干了,又打了个哈欠,重新爬回床上,迷迷糊糊地睡下了。

过了两刻钟,嫣红和流岚二人穿着高低鞋,互相搀扶着走进了杨思辰的卧房。杨思辰和紫绢听到动静,也都醒了。

一进屋,嫣红和流岚看着正准备从床上坐起来的两个人,先是一愣,然后指着紫绢笑得前仰后合,一时不察又一屁股坐在地上,又疼的吃牙咧嘴。

紫绢看得莫名其妙,扭头看向杨思辰,发现杨思辰正拼命地憋着笑,满脸通红。赶紧下床,走到铜镜前向铜镜里看去……

“啊——”紫鹃捂着脸跑到铜盆跟前,开始往脸上泼水,之后又用毛巾狠狠地在脸上擦了又擦。

正月二十在民间是天穿节,天穿节是华夏人民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ri,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ri,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se石补天,杨思辰记得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上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se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褐水。苍天补,四极正;褐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同时天穿节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ri。这是华夏众多民俗节ri中,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ri,体现了古代女xing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xing。由于宋代以后妇女地位的下滑,以及蒙元对华夏传统文化的破坏,天穿节就逐渐黯淡下去了,这个时代的天穿节自是没有汉唐时那么热闹,至于到了后世,更是只有在客家人聚居地和台湾还有此风俗的一些残留。

据杜家兄弟说,因为天穿ri与雨水相近,陇右那边因为一年降雨不多,人们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ri,屋无穿漏”,每逢天穿节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有些地方在此ri还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意为补天,再撒些于地,意为补地。

陇右还有一些地方要在节ri那天到郊外举行she箭活动的习俗,杨思辰认为这也隐含着以武功继承女娲杀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

不过在江南和岭南一些地方,女人们会在此ri把甜饭做成一尺大小的圆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也是“补天穿”之意。

杨思辰看着紫绢跑到水盆前,再也忍不住了,抱着肚子在床上笑得直打滚。

……

半个时辰后,杨思辰披头散发的穿着长裙和半臂衫,脚下踩着高低鞋,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只装满水的铜盆,站在一个两尺高的小圆凳上,一动也不敢动,满脸幽怨地看着四个丫鬟在一旁当着自个儿的面把自个儿的早饭分来吃了。

不过今年郑氏怀孕,按照松江流传下来的习俗是不能主持祭祀的,这事只能由杨老太爷身边的王嬷嬷代办了。

由于不是郑氏主持祭祀,杨思辰就没必要来了。

杨思辰早在刚刚来到这个时空的时候,便听说王嬷嬷早在杨老夫人在世时就被杨老太爷收了房,后来因为杨老夫人去世,三年内不能办喜事,这才一直拖着没抬进房。原本准备今年二月份出了孝期,就寻个良辰吉ri正式抬为姨娘。没想到杨老太爷年纪一大把了,还有那方面的需求。把穿天节的祭祀交给她来办,外人倒也不好说有什么不妥之处。

幸好王嬷嬷这个时候已经快五十了,按这个时代的妇女的情况来看,再次怀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然杨思辰想着要管一个比自己小上十二三岁的家伙叫叔,而且还是亲叔!心里憋屈得要死!虽然王嬷嬷有个儿子,不过现在已经二十六七了,早已成家立业。王嬷嬷将来也只是个姨娘,在家里也算不得什么正经的长辈,杨思辰不认这个外姓的小叔,任何人都说不出什么不妥之处。

这一天早晨,杨思辰醒来就发现自己身上压了个沉甸甸的东西。用手一拨,感觉到拿东西还带着温热,低头一看,紫绢正趴在自己身上睡的正香,心知这丫头片子昨天累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