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彼岸变天 > 第十六章 船

第十六章 船(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杨思辰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说道:“西洋人麦哲伦从西洋佛郎机出发,一路向西,最终又回到了佛郎机,这说明咱老祖宗留下的天圆地方的说法是错误的。麦哲伦到达咱大明南边的吕宋时,被吕宋人杀了,他的手下驾着船沿着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路向西返回佛郎机。不过麦哲伦在吕宋留下了不少东西,其中有本ri记,其中记载了他未到吕宋三宝颜时曾在南边的一个大岛上停留过。而且详细说明了岛上的风物。这本ri记的这几页恰恰在孙儿手里,是花了七百二十五个铜钱从一个商人手里买的。孙儿仔细读过,觉得那不是个大岛,而是三宝太监第六次下西洋时,一支走失了的船队发现的离明洲!”

杨老太爷指了指杨思辰手里的海图,看着杨思辰说道:“那你能不能告诉祖父,这离明洲究竟在哪儿?大概有多大?”

杨思辰仔细看了手里的海图,勉勉强强看出这是一幅中国近海的海图,北到库页岛,东到马里亚纳群岛,西至中国沿海,南止爪哇岛、婆罗洲。而且比例失调,不细看还真看不明白。杨思辰指着地图皱着眉头说道:“祖父,这离明洲在婆罗洲东南大概三千五百里处。这海图不太jing确,孙儿整理一下自己看过的书籍,重新绘制一幅海图。祖父看看,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说罢,便从自己怀里摸出了一叠纸,展开后足足有半丈长,四尺宽,绘着亚洲及大洋洲的详细地形。杨思辰看着纸,心里想着,感谢佛祖,阿弥陀佛,幸好老子前世看了不少地图,还记得不少东西……

“这……真是你弄的!?”杨老太爷看着地图,惊讶的问道。

第二天杨思辰开始发愁了——为了找到澳大利亚,就必须出海,问题是现在杨家的船队里的船并不适合作为探险船,福船虽然适合远洋航行,但却因为长宽比只有不到3,航速只有八节不到,太慢了。其它船太小经不起风浪。

折腾了一上午杨思辰想到了人类利用风帆船历史上的巅峰之作——飞剪式帆船。这个名字来源于它那能劈波剪浪的空心船首,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航速已经达到了大型帆船的极限:十四节。

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船艏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船艏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xing。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外倾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艏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这类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三到四根装备全帆的桅杆,往往还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三桅飞剪船之前桅距船尾部较远,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杠,帆间干扰较小。可见帆的横向尺寸大大超过船宽。

前世的杨思辰中学时是校航模队队员。亲手制作过“海上君王”、“胜利”和“赛英皮拉”地大比例木质模型。大学里又是机械发烧友。杨思辰画出飞剪式帆船地设计图并不困难。

于是,靠着前世的记忆,杨思辰在紫绢的帮助下花了一下午,可算复制出了剪式帆船的图纸。看着桌上的图纸杨思辰心中呐喊道:地理大发现的辉煌从此以后将不单单属于西方!

“是孙儿自己绘的,从六月开始翻书,查海图,花了四个月,直到九月初才完成的,为此孙儿伤透了脑筋。祖父可算满意?”杨思辰抱怨道,一副受了天大的委屈的模样。

杨老太爷大笑道:“哈哈哈哈……你这小兔崽子,鬼心思还真不少。说吧,这次看上了什么?”

杨思辰没再绕圈子,大大方方地说:“请祖父允许孙儿去杨家船厂看看。要想去离明洲,过了婆罗洲,必须经过一千五百里的无风之海(赤道无风带),咱杨家的船都不合适,福船虽然适合远洋航行,但却是长宽比太小,完全用人力划太慢了。其它船太小经不起风浪。所以要造新船,新船孙儿已经绘出草图,待沈老头打好模型便带来给祖父过目。不过孙儿不敢确定这船能不能在自家船厂造出来,毕竟这船和福船虽有几分相似,但内里和福船相差很大。因此想去船厂看看。”

十一月初十一大早,杨思辰就找到沈老头,把一叠半寸厚的图纸给了他,又叮嘱了大半个时辰才让他离开,并且说定三天之内完成的话给他十两银子,如果提前的话还有额外的犒劳。

沈老头一听眼就红了,十两银子!这可是他以前四个月的工钱啊!!

沈老头听罢立马走人了。看着沈老头远去紫绢在一旁捂着嘴偷笑起来——这回的钱,可不太好挣呐!

模型有了谱,真正造出船来还差得远,还得去船厂看看。

下午,杨思辰去了沧海堂,杨老太爷对着一张海图正思索着什么。听夏忠禀报说杨思辰来了,点点头让杨思辰进来。也不忌讳,直接把海图递给刚刚进屋的杨思辰,说道:“小辰子,昨天晚上你母亲给我说了,你说南洋以南有块大陆,不比咱大明小多少,而人口只有咱大明一个行省那么多,而且是未开化的土人。这消息是哪儿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