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1629 > 第四百四十九章:结束,也是一种开始(内附完结感言)

第四百四十九章:结束,也是一种开始(内附完结感言)(第4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晋皇帝萧亦对此非常重视,募天下工匠仿之,开启了第一轮的火器时代。

石刚为庆王,改革军制,积累粮粟,并于大晋五年统十万铁军北征蒙古,再夺河套地区,扩疆千里。

弘光三年(崇祯十一年),八月二十日的朝议上,众臣上疏,请弘光帝让位于萧亦。

三日后,便是八月二十三日的朝议上,弘光皇帝下诏让皇位于晋王萧亦,也便是这一日,前朝亡而后朝兴。

众臣请晋王萧亦登基为帝,萧亦三让,众臣三请,萧亦登坛祭天。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一六三八年,晋王萧亦即皇帝位,定国号“晋”,改元“万盛”,是为大晋太祖高皇帝,同年为万盛元年。

正皇太极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定都沈阳,改名盛京,众臣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

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极尽起倾国之兵,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伐明。

由是,松锦之战拉开序幕。

辽东军接连告急,弘光帝称晋王萧亦叔父,诏其带领第七次扩招后的永安军,战兵计二十余万驰援松锦。

由于两方兵力的质量的变化,本应持续数年的松锦之战却仅仅数月便宣告结束,仍是以永安军的完胜而告终。

这一年,大晋太祖高皇帝萧亦年仅二十六。

一批晋朝开国功臣由此诞生,最为出名者便是大晋开朝五大名将,当然了,除了这五个人之外,大晋朝亦是将星荟萃,名臣聚齐。

齐王黄阳镇守沿海,编领大晋水师平定海祸,大晋二年东伐日本,大败德川家光幕府军队六万,斩首两万有余,明正天皇臣服大晋,称臣纳贡。

代王史路于大晋元年挥军二十万北征清国,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大晋灭清,复辽全境,并开始与沙皇俄国接触。

初战永安军五万余人遭遇沙皇而过两千侵略军,在火炮稍显劣势的情况下,永安军全歼这支沙皇军队,缴获各式火枪、火炮数百。

这一战杀的昏天黑地,横尸遍野,永安军将火器之利发挥到极致,八旗军队血肉横飞,阿济格指挥八旗铁骑死冲一点,付出巨大伤亡后两军展开白刃战。

此役,永安军斩首清军五万有余,皇太极率八旗残兵数万狼狈逃回盛京,数月后在宠妃海兰珠的怀中,呕血而亡。

皇太极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魂魂西天,临死还呼喊着萧亦的名字,瞪大双眼死不瞑目的样子,让清将对萧亦更是又恨又惧。

由于多尔衮被萧亦斩杀于山西,皇太极又身死,清军便即分裂,一部支持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一部支持皇太极之子豪格,其余人亦是各心怀鬼胎。

清国内部动荡攻伐时,永安军却再次以大捷震动天下,万民山呼晋王万岁,早不知那小小的弘光皇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