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武侠之君临天下 > 第二十二章名将

第二十二章名将(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前面写的废话有些多了,可能大家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从下一章开始,正式进入剧情。

在陈云看来,其实成为名将上面,读书人更有机会一些。因为他们看过兵书,懂兵法。只要上来战场,能将理论跟时间结合起来,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当然了,不能结合起来的,只能被战争淘汰掉了。被杀了,也只能活该被倒霉。

有的人没打过仗,只是每天读些兵书,会吹吹牛纸上谈兵一番。但是领悟力很好,一打就会。战场上磨练两回,也就慢慢成为名将了。就如同洪承畴,孙传庭他们。

当然了,也有些领悟力低一些的,需要时间慢慢磨合。就像是曾国藩,最开始打仗的时候屡战屡败。后来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成为了一代名臣。

至于那些无法把理论跟实践相结合的榆木疙瘩,赵乾只能跟他们说,从哪来回哪去,这里不适合你们,回家洗洗睡吧!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没读过书,但很会打仗的人。但这些人在成为名将之后,都会拿起兵书来增加自己的见识。正所谓艺多不压身,毕竟是野路子出身,难免会有些疏漏,还是看看书的好。

讲武堂之中,除了军中的中下级军官之外,还有各地是在活不下去的读书人慕名而来的。虽然当兵不是什么好去处,但天下的穷苦书生实在是多了。

如今兵荒马乱,灾害频发。只要你没又考上举人,一般出身贫寒的读书人,那生活很难如意。即便考上了秀才,就靠朝廷给的那点,还不够自己吃的呢。

穷苦人家的读书人,在还小的时候的时候,父母为了然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咬咬牙,也就一直供养着他们读书。等他们长大了,父母老了,要是没考上举人,那就只能自己养活自己了,总不能还指望着父母吧。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读书读傻了的,一门心思的考取功名。这些人,就不要指望他们放下身段,来参加赵乾这个不怎么靠谱的讲武堂了。

在赵乾眼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穷苦书生,在长大之后无望仕途,就得养家糊口。运气好点的,有些能力的就被官员们拉走当师爷,有的就给人当账房,在私塾里当老师,再不济也能摆个摊子,给人写写书信,写写对联,勉强糊口。

但无论如何,赵乾总结了一点,读书,读兵书对于将领来说,很重要。所以讲武堂,也便应运而生了。

其实讲武堂除了训练将领军官之外,还肩负着另一伟大的责任,洗脑。给这些军官洗脑,军官再给底下的将士洗脑,这样就不怕有人叛变了。

结果这些讲武堂出身的人到了军中却发现,这些将士个个对太子忠心耿耿。没办法,对他们来说,太子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在他们快要饿死的时候,生生把他们从地狱里拉了出来。忠诚度,一般都很高。

不过洗脑这东西,少了嫌少,多了绝对不嫌多。讲武堂出身的这些人,到了军中之后,还是奉承着忠君爱国的理论,再次灌输一遍,省的出现纰漏,最后在责怪到自己头上。

军营里转了一圈,赵乾做了一下批示“很好,继续保持。现在有钱了,那我们就招兵扩军!”

总之都会有一技之长,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很务实,而且有经验,有能力。不像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士子,除了八股文章附会风雅外,什么都不会。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出身贫寒,相对来说,更懂得珍惜机会。这年头,士为知己者死,赵乾要是给了他们机会,再加上太子的身份,这些人还不忠心耿耿的掏心窝子。

讲武堂之中,讲授兵法策略。其实只要是参加讲武堂的读书人,基本上也都懂一些兵法,没那份自信,他们也不敢来碰运气。要知道,加入了讲武堂,日后就必然要入军队的。

军队之中,赵乾也推广读书认字,外加传授些兵书阵法。至于原本那些苦哈哈们能领悟多少,赵乾心里就没底了,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吧。

名将嘛,哪一个不看点兵书啊。就连满清的人,也是有一本三国演义参考呢。其实名将分很多种,但大都是读过兵书,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就在与,他们是怎么成为名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