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落难情缘 > 落难情缘 第413章 深入民间说法(5)

落难情缘 第413章 深入民间说法(5)(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所以,禅定是一切大小乘学佛的基础,这里说禅定是菩萨净土,就是这个道理,这些有定力的众生才能够来生佛国。

“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智慧就是般若,般若的智慧不是聪明,世间的人有学问,头脑聪明,有思想,不一定是智慧,而是散乱。

真智慧必定是得一切三昧的正定,由摄心不乱开始,到不需要摄心,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定中有菩提心,有觉心,这是正定,所以说智慧是菩萨的净土,因为一切菩萨成佛的时候,都靠定慧等持才能够往生佛国。

修智慧修订就是修净土法门,修这个法门的菩萨,自己成佛的时候,因为智慧的力量来化生他的佛国。来生佛国不单是指众生往生佛国,也指菩萨自己化生佛国,这里特别交代清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维摩诘经》所讲的净土,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有的净土,不像阿弥陀经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所不同的只是这一点,但原理原则都是相同的。

“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这里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禅定的原则就是“摄心不乱”四个字,也就是制心一处,把杂念、妄想置于一处。比如修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就是摄心一处,摄心在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上。

我们打坐贪图一个清净舒服安详,看起来是定,其实没有一念专一,不算是真修订。真修订初步是有心定,不是无心定。一般人好高骛远,上来就想空,什么都不管,坐着很舒服,以为这就是修订。这是细昏沉,不是定啊!愈修脑子愈空白,愈修身体愈不好。

你可能会问,有些禅师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吗?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没有要你舍去正念。

他讲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参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学就好了,何必学禅呢?再不然学睡觉吧!所以,真正禅定要摄心不乱,摄是收摄,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

不是要你像佛一样被人割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慢慢被割肉,发心的菩萨都是牺牲自己。

忍辱是担负一切,担负不起来的还是要担负;做不到的,还是去做。我们到佛堂念佛还要找个好地方坐下,还要争取这样那样的,这样的心性就成问题了。忍辱是一切菩萨的净土,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是怎么来的?是忍辱功德成就出来的,不是像有人讲的,供花给佛,来生就长得漂亮,那样就变成做生意了。

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

什么是真精进?一句话概括,就是勤修一切功德。

所以,一切经典皆是戒律。我们看《维摩诘经》,戒律都在里面了,每一条都是戒条,我们做到哪一条?

有些人说,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体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错了。四大的身体和思想的念头,身心合起来是一心,一心不乱,要身也不乱,不用谈气脉而气脉自然调和。

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对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还是细腰身,没有肚子,尤其胃没有凸出来,更不是弯腰驼背的。

真的制心一处,或者念佛的一念专一,这个时候,身自然也专一,这个叫做摄心不乱,初步得定。

这种禅定的因,是菩萨净土,这是讲初步。那你可以问,成了佛果就可以不要摄心吗?

当然不要摄心了,成了佛果是无功用道以后的事,不要用心去摄心不乱而自然不乱了,还是一心不乱。

我们学佛,有几分钟、几小时在勤修一切功德?除了自己贪舒服,养自己这几十斤大肉之外,并没有勤修一切功德。

这样怎么是佛法的行?

这些经文都很明白很容易懂的,为什么我要说得这样严重呢?

大家不要以为容易懂,其实统统没有懂进去。

那不是在念经,是在造业,造无记业,得什么果报?白痴!得愚痴的果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