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小山传奇 > 第一章 霍家有郎名小山(一)

第一章 霍家有郎名小山(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霍小山的出奇之处又岂止是一个劈柈子,别的孩子玩的很普通的东西在他的手里就总能玩出“花”来。

由于霍远与宋子君来自南方,是种种因缘巧合才落户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因在初来的几年里生活习惯与北方人自有不同的的地方,因此村里人最初都管霍远叫做南蛮子。

不过村里人这样称呼霍远也只是口头上好玩,东北人于事上却极是古道热肠,乐于助人,中国关于南方北方的分界在地理上自有公论,却不知在时下的东三省很多人看来,进了山海关那都是南方,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霍远走南闯北见识很广,听别人叫他南蛮子他自是一笑了之,反而觉得这里人无甚心机,极好相处。霍小山却并不喜欢别人管自己老爹叫南蛮子,更不喜欢别的孩子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叫做小南蛮。不过这个让他不喜的称呼并没有持续多久,只因霍小山在玩上的出众之处马上让他的同伴们闭上了嘴巴。

撮嘎啦哈是那时东北人常玩的游戏,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的最爱。

霍远仗着练就的身手,每日到山上打猎采药,宋子君则在家种着一块小菜园。

这里远离尘世,离最近的县城也有百十里山路,所居住的是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虽说物资匿乏、日子贫穷,但却过得平淡而又充实。

不久宋子君生下一子,霍远安于现在生活的平淡,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大富大贵,更不希望他以后象自己年轻时那样走入生死一线间的杀戮战场,因此给他起了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小山”,希望他的一生能够象他的名字一样普通,不需要做出什么伟业,只要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

话说这霍小山随着长大渐渐露出与别的孩子的不同来,竟仿佛继承了父母各自的优点,体格强健如父心灵手巧若母,上山爬树下河摸虾自不在话下,无论哪种运动竟是一学即会,速度耐力力量身体谐调性远胜于同龄之人。

就拿这东北的劈拌子来说,霍小山无师自通,那劈法别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做不来的。

嘎啦哈是猪、羊、狍子后腿中间连着大腿腿骨的那块矩形骨头,也就一寸多长,四个面分别叫作背儿、坑儿、驴儿、砧儿。

在东北漫长的冬天里,屋外寒风呼啸,雪花飞舞,天地一片苍茫。而女孩就会三五成伙地坐在滚热的大炕上,撮嘎啦哈。

东北的劈柈子是指一手扶着一尺左右的短木直立于地上,一手用斧子劈开以作烧火之用。

一斧劈两半谁都能做到,但能双手各持一斧,在那劈开的两半木头未到地之前再劈成四半,基本就无人能够做到了,而若能那四半木头未用手扶直接在弹起落下的刹那由四半劈八半已绝非常人所能,这需要持斧的人要能一心二用,各持一斧照顾到不同的木半。

同时还要眼疾手快,力量速度手感都达到极佳之境,控制木头飞旋而起必须垂直落下又不出于面前手臂所及的范围,而同时出手如电,才能在那四块木头未倒的刹那用两把斧全部劈开。

霍小山当初劈半子时只是图省事不用总哈腰拿木头,略一试验竟劈出瘾来,头一回劈木头是在七岁那年,而半年后就能双手持斧劈出二变四来,乃至今年十岁了竟已能劈出四变八了

当霍远无意间看到儿子竟能如此,深为震惊,心知儿子若是习武,必是奇才,只是当初刚有小山之时素信佛法的妻子宋子君便与他商量妥,不让儿子走上那条杀戮之路,要一心一意地过隐居生活,这才让霍远强捺下那颗激动的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