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策 >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等于没有战术安排。

原因很简单,旗舰上的中央火控计算机(这是旗舰独有的,而且也是舰队里计算能力最强大的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处理“侦察炮弹”发回来的所有战场信息,如果发现了特征与打击目标数据库里的某种、或者某几种敌舰一致的可疑目标,计算机不但会自动将火控信息分发给舰队里的所有战舰,还会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即由旗舰统一控制所有能够对目标进行打击的战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计算机会向舰队司令发出是否进行打击的询问,只要舰队司令(或者具有指挥权的其他军官,比如值更长与舰队军令长)选择“是”,计算机就能自动发起攻击。

由此可见,在11日天黑的时候,第一主力舰队的作战行动就进入到了战术决策阶段。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张雪峰只能肯定一点,那就是第51舰队还没有进入距离第一主力舰队1200千米的交战海域。

2058年12月底,即8艘“秦”级主力舰交付给海军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就批准了由张雪峰亲自起草的作战计划,即在马里亚纳群岛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域与美军决战,并且以此夺取西太平洋的绝对制海权。

作为战役的前期准备,在2058年12月30日,第一批8艘攻击潜艇就从舟山出发(共和国海军将西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迁回舟山的时候,把潜艇司令部也搬到了这里),前往马里亚纳群岛西部海域,并且按照预定方式设置了潜艇警戒线。到2059年1月2日,也就是第一主力舰队离开那霸之前,共和国海军又向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塞班岛以北的几处海峡)部署了4艘攻击潜艇。这12艘潜艇的任务都一样,即在预定的海域低速巡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停止航行),用拖拽式声纳、侧舷声纳等被动探测系统监视周围海域,并且在发现可疑目标、特别是大型舰队的时候汇报情况。也就是说,在暂时无法向该海域派遣侦察机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用潜艇建立起了一道看不见的防线。

前面已经提到,潜艇实际上很难伏击航速在40节以上的舰队,而且分散活动的潜艇也没有能力伏击得到众多护航战舰掩护的主力舰。退一万步,除非挨得特别近,不然潜艇也很难用被动声纳确定舰队的航行数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任何大型舰队发出的巨大噪音都能被潜艇在数百千米外发现。

模拟对抗还未结束,张雪峰就给海军司令部打了份报告,在着中说明“秦”级主力舰的强大之处的同时,还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研究主力舰的海战战术,并且希望由自己来领导这个机构。

当然,张雪峰得到的是8艘“秦”级主力舰装配总长,也就是“建造长”的位置。

按照海军的惯例,每艘战舰在船台建造期间就会命令,并且在建造到某一进度的时候安排装配长。一般情况下,装配长会在为战舰命名的时候任命,而且肯定是这艘战舰的第一任舰长。也就是说,在张雪峰提出要求的时候,8艘“秦”级的装配长已经确定了,而且以他海军少将的身份,也没有“资格”担任装配长,才新增了个装配总长。虽然海军之前还没有将在造战舰编成舰队的先例,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除非发生重大变故,不然装配总长肯定是首任舰队司令。

得到这个任命后,张雪峰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也就是说,在他率领第一主力舰队开赴战场的时候,已经有1年多的指挥经验,不但对主力舰的所有战术理论了如指掌,还认识包括8名舰长在内的所有军官。因为担任过西太平洋战区参谋长,配属给第一主力舰队的护航战舰大都来自前西太平洋舰队,所以张雪峰还认识舰队里的大部分舰长与主要军官。

有此就足够了,反正那12艘潜艇的任务就是为第一主力舰队提供最基本的安全警戒。

当然,在战术行动中,这种安全警戒也能变成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

原因很简单,12艘潜艇都在各自的特定海域活动,因此可以根据发出警报的潜艇来大致判断美军舰队的方位,然后出动侦察机,或者直接由第一主力舰队用“侦察炮弹”来确定美军舰队的准确位置。因为东南方向上的潜艇警戒线与第一主力舰队的距离在1200千米左右,即便加上潜艇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在潜艇发出警报的时候,第一主力舰队与可疑目标的距离在1500千米以内,即可疑舰队已经在第一主力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使用“侦察炮弹”显得更实际一点。

受此影响,张雪峰制订的战术非常简单。

简单到几乎让人无法相信:用“侦察炮弹”确定敌人的准确位置后,让战舰在中央火控计算机的控制下,自动进行攻击。

说得不客气一点,第一主力舰队就是张雪峰的舰队。

当然,没有哪个舰队官兵敢于小看这位在印度战争中,用一艘潜艇在一次攻击中就将将印度海军东部舰队的三艘航母与数艘护航战舰送到海底的“超级艇长”,而且按照海军的传统思想,一位能够活着完成100次作战巡逻任务,而且取得过战果的潜艇艇长,绝对是舰队的福星。

不管怎么说,张雪峰具有成为一名优秀舰队司令,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全部素质与基本条件。

更重要的是,在他身后,还有一位对他绝对信任的支持者。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华剑锋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在11日18点15分发出的,而这道命令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张雪峰全权决断,不必就战术问题进行请示。在此之后,知道第一主力舰队发出捷报,华剑锋都没有下达任何命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