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六十七章 全面动员

第六十七章 全面动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就是说,就算能够阻止北极冰盖融化,全球气候也将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对北半球国家来说,变化无常的气候必然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在今后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内都无法恢复正常。

这样一来,对于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来说,肯定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全面动员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工业。

十二月初,北海道的飞机组装工厂就已正式动工。因为完全按照战时标准进行,所以工程进度快得惊人。按照牧浩洋提交的报告,最快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底,组装厂就能完成第一批平流层飞机的组装工作。为了确保各国生产的零配件及时运到,中国海军还将对根室港进行扩建。

此时,各个国家已经按照分工,完成了所属设备的研制工作。

以二零三四年为准,欧洲的人均粮食消耗量为二千一百公斤,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为二千五百五十公斤、俄罗斯为一千七百六十公斤、中国为一千四百公斤、加拿大为二千四百八十公斤,连巴西都达到了一千二百公斤。可以说,这已经不是消耗,而是浪费了。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对粮食供应进行严格管制,哪怕只降低一半,也能为其他国家的近三十亿人各提供四百公斤的生存口粮。

与之相比,大部分国家的情况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仍然以二零三四年为准,印度的人均粮食消耗量为三百七十公斤、巴基斯坦为五百二十公斤、印度尼西亚为六百七十公斤、菲律宾为七百一十公斤、墨西哥为八百六十公斤、非洲十五国仅为三百三十公斤。

可以说,只要进行严格的粮食供应管制,至少在二零三六年,粮食危机还不足以产生巨大影响。当然,前提是主要的产量大国,或者说是粮食富裕国家必须向贫穷国家提供维持生存的粮食。

进行全面动员,为粮食管制提供了基础。

按照计划,十二月三十一日,在科学家对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作出总结之后,各国将正式启动生产线。

也就是说,组装工作有往在一月二十日开始。

可以说,各项工程都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当时,中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用了一周就完成了静电吸附装置的开发工作,美国的航空工程师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机翼的设计工作,欧洲的工程师只花了半个月就设计出了机身主体结构。

这个速度,在和平时期根本无法想像。

十二月八日,美国正式承诺,将为所有参与了拯救行动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并且按照所做出的贡献,确定援助规模。

随后,中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

如此一来,粮食援助成为鼓励其他国家积极参与拯救行动的主要动力。

当然,这不可能做得彻底,即产粮大国不可能拿出全部库存来帮助其他国家,甚至不会按照最低标准提供粮食援助。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只会减弱,而不会消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