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172章 战况胶着

第172章 战况胶着(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先前他和郭嘉商议后,将麾下兵士分成几个数百人的预备队,让太史慈和赵云轮带领,等兵士出现力不能支的情况,便让其撤下休息,另外一队补上。

包括最先领导农民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他们也不是农民。

他们利用农民起义的壳子,引动百姓起事,但最后他们的目的,还是占据地主阶级的最高位。

封建社会千百年来,敢于背叛自己阶级,对着地主刀锋所向的,貌似只有一人而已。

千百年的轮回,自然也包括如今的汉末。

袁熙看着被不知名力量驱使着的兵士们,在城头城下,嘶喊着将手中的武器拼命砍向对方,驱使他们的,可能是对敌人的仇视,可能是家人父母,可能是对生命的渴望,甚至可能是今晚的一顿饱饭。

兵士在生死搏杀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怨气和疯狂,如果不让他们发泄出来,便很难稳住军心。

毕竟这个时代,对几乎没有识过字的兵士来说,遵从的是最原始的人性,可不会讲究后世的那些复杂的东西。

十年。

唐宗明祖,秦皇高祖,这些是开国皇帝从起兵到打下天下的平均时间。

用时最长的朱元璋花了十三年,而用时最短的刘邦仅仅花了七年。

就在这无数各异的欲望驱使下,不问对错,不问道德,只为了活下去。

易京城数十万人的呐喊和兵器的交鸣,共同形成了广袤大地上面一道小小的音符。

过去以及将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汉末十三州数百万人,奏响高低各异的音符,跳跃交织,组成了一曲充满了无奈,却又悲壮宏大的乐章。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知道,奏响休止符的人会是谁。

这一天的攻城战,就在袁熙的注视下结束了。

偌大天下,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难打。

就历史走向的规律来说,封建时代绝大部分时候的历史的关键走向,并不掌握在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兵士手里,而是……大地主阶级。

随着时代的不同,他们可以是诸侯,可以是贵族,可以是士族,可以是门阀,也可以是士绅,他们把持着知识和土地,将下层百姓的命运操纵在手里。

说来讽刺,在封建社会中,发动农民起义的往往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

农民偶尔有之,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加入到了士族阶级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