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辛亥科技帝国 > 第三百四十六章 阴谋论和潜规则

第三百四十六章 阴谋论和潜规则(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越是聪明人越是经验丰富的人,就越相信潜规则的力量,所以也就越容易上当!

这两本书用白描的手法,用手术刀般锋利的语言直指人心,用几乎毫无修饰的文字将谎言的罪恶血淋淋的披露在读者面前,令人心灵震撼。

柴东亮看的津津有味,但是也看的冷汗淋漓。在这两本书里,无数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轻易的被谎言迷惑,沉迷在虚幻的世界不可自拔。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的命运同时令自己和亲友也收获一份财富。

但是最终的命运却是众叛亲离、家徒四壁,怀着对社会的刻骨仇恨,在贫病交加中瑟瑟发抖。

根据长恨秋的经历,在传销队伍中,有位高权重的官员,有学识丰富的教授,这些见多识广的人都轻易的被洗脑,放弃原先优越的生活,宁可在边陲小城里过着每天五毛钱伙食费的曰子!

那可是二零一零年啊!一天五毛钱能吃什么?五毛钱连个包子都买不起!

慕容雪村卧底的二十三天过的更惨,一天三毛五,都不够买一个馒头!

一个大学毕业的传销人员看着街头的叫花子吃包子,馋的口水直流???这是人过的曰子吗?

慕容雪村发出哀叹,那些传销人员懂得相对论、普朗克常数,却不知道肚子饿了要吃饭!

柴东亮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人对阴谋论这么津津乐道,总觉得全世界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这两本书,真的令他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也他感到喉咙似乎被堵住,有种即将窒息的痛楚!

长久以来,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令他不知所措。他不明白中国人的道德感为什么会在清末之后直线下滑,曾经以诚信著称的中国商人集体沉沦。晋商之间借款,如果打个借条都会认为是奇耻大辱,他们崇尚的是“万两银子一句话”,再大的买卖双方三击掌就能作数。

难道是因为社会发展,反而令道德水准下滑?难道现代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坟墓?

如果不能找出事情的根源,柴东亮就无法确定今后的执政方针。穿越之前,柴东亮一向对美国的制度并不感冒,他推崇的是西欧、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柴东亮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个留学中国的瑞士青年,在苏黎世街头背着m14步枪大摇大摆的到银行取钱,周围的人竟然不慌不忙,丝毫没感到异常。瑞士街头到处都能看到背着步枪逛街的人,但是这个国家的治安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背着枪进银行都不会引起恐慌,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啊!

真正令柴东亮毛骨悚然的是,传销团伙里并没有使用暴力控制内部成员的自由,这些人都是自愿留下的,更可怕的是,其中很多人竟然也不缺钱,他们甚至不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而身陷传销窝点的???他们宁可每天忍饥挨饿,也不肯回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他们谎话连篇,却深信自己在帮助亲人和朋友,他们经常被政斧打击,却笃信自己干的这一行是受到政斧暗地保护的,他们破坏了伦理道德和金融秩序,却认为自己正干着拯救中国经济抵御外辱的伟大事业!

这太可怕了!

慕容雪村给自己的书起了个令人心痛的名字《中国人,你少了一味药》,他认为中国人缺少最起码的常识。

但是柴东亮从长恨秋的书中感悟到,中国人之所以缺乏常识,而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另有一套常识,那就是把颠覆常识当作了常识,每个人都相信在规则的背后另有一套潜规则。明面上的规则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真正产生作用的是潜规则。

但是,柴东亮却不敢奢望能把这一套照搬到中国,且不说目前国家的财力根本不能支撑高福利,就算是今后财力充裕了,在中国实现福利社会恐怕也是痴人说梦。

只要找不到中国的病根,那么今后中国前进的道路就不可能平坦。决定水桶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弱势群体必须要活的有尊严,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有钱人和中产阶级的安全才有保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福利制度作为保障,如果忽略了穷人,令他们仇视社会,那么国家的和谐发展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是如果全民集体堕落,每个人都想多吃多占,社会没有诚信作为支撑,福利制度的崩塌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万般无奈之下,柴东亮在书友群里发了悬赏,反正那点稿费他自己也不能花,一直用来购买机器图纸和各种资料。这次是柴东亮第一次发悬赏,请书友们帮他解惑。书友们也是众说纷纭,弄的柴东亮很是苦恼。“老书啃老鼠”在群共享里发了两本纪实,建议柴东亮去看看。一本是著名作家慕容雪村写的,另外一本则是一个名叫长恨秋的不知名作者的作品。

当柴东亮熬了一夜看完了这两本书之后,不禁掩卷长叹。这两本书都是写传销的,俩人都是非常残酷的把最真实的经历不加掩盖的披露出来。

真正令柴东亮感到恐惧的是,慕容雪村是处心积虑的去传销团伙中卧底,但是当他二十三天之后出来的时候,竟然惊呼,如果再呆半年的话,他就会成为一个狂热的传销分子。而长恨秋本来是个小有成就的商人,被朋友骗到传销团伙之后,竟然心甘情愿的成为团伙的讲师长达两年多,直到最后家产耗尽众叛亲离才不得不退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