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11【步步错】

311【步步错】(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东北军如今少壮派正得势,大部分都叫嚣着要打仗,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能升官发财。政务官员则不愿打,说是东北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开战。

外交人员莫衷一是,有的说该和谈,有的说找英美列强调停,还有的说苏联人不足为惧。

整个会议现场吵成一锅粥,张学良听得头都炸了,思绪比没开会之前还乱。

最终,张学良决定采用周赫煊的建议,一边派出使团找苏联和谈,一边让前线加强防御,并调拨增援了一个主力军团。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张学良的举措,估计会气得吐血。

在这封长信里,周赫煊详细阐述了苏联国内的情况,又对比了双方的力量差距,同时列出各自的优点和隐患。

最后,周赫煊给张学良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事情还有缓和余地,马上释放被捕的苏联人员,并利用手中掌握的中东路企业进行和平谈判。以苏联国内的情况来看,对方也是不想打仗的,拿出诚意必然谈判成功。

第二,如果不愿谈判。那么务必行动迅速,争取在苏联援军抵达前,就把战事给稳定下来,不可一拖再拖,给敌人可趁之机。只要掌握了战场主动,把守有利地形,苏联绝对拖不起。因为苏联缺钱打仗,并且要防备欧洲,加上远东路途遥远,苏联无法长期维持大军消耗。届时对方自然会妥协,一切都可以在休战谈判桌上解决。

历史上,张学良武力收回中东路,却完全没准备后手。

电报上说,苏联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宣布与中国断交了,而这个消息他们是通过在东京的情报人员得知……

简直笑死人。

如此大事,南京政府居然不通知张学良,还需要从日本人那里获知消息。

常凯申这手玩得够阴险,铁了心要让张学良跟苏联死磕,他才好抽出空来收拾冯玉祥和阎锡山。

张学良在心里把常凯申诅咒了一万遍,强忍着怒火说:“准备回沈阳”

前线要求曾兵,张学良却不愿跟苏联开战,以没钱为借口拒绝出兵。直到苏联的“特别远东军”都集结完毕,并且开赴到东北了,他才发现不打不行,慌慌张张地发布对苏作战动员令,结果白白失去先机。

张学良读完周赫煊的信,优柔寡断的性格又冒出来了。他觉得苏联已经宣布和中国断交,和谈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若想和谈,东北就必须做出让步,此举将令他威望大失,镇不住手下的那些好战军人。

但真要和苏联打仗,张学良又不愿意。因为东北如今财政困难,一仗打下来,不管胜负都将损失惨重,三五年之内是别想恢复的。

张学良完全无法做出决断,甚至开始后悔不听周赫煊的劝阻,在冲动之下武力收回中东路。

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下,张学良乘坐专列返回沈阳,召集手下军政和外交人员开会。

就在此时,副官胡若愚来禀报:“司令,周先生派人来送信了。”

“让他过来。”张学良道。

孙永浩被副官领到花园,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说:“张司令,先生让我转告你,做大事切忌优柔寡断。”

张学良接过信,点头道:“你回去告诉他,我会仔细考虑的。”

副官送走孙永浩,张学良开始读周赫煊的信,这封信足足厚达12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