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春 > 第六章 议论纷纷(下)

第六章 议论纷纷(下)(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杨慎馀闻言先是一愣,然后遽然一惊,似乎是一下子就把握住了李曦的想法,但是皱眉一想,他又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他忍不住疑惑地皱着眉头看着李曦,“大人,您是想……”

“修路!”李曦拍案而起。

杨慎馀目瞪口呆。

片刻之后,他已经顾不得礼仪,下意识的就迈前两步,道:“大人,这、这修路……”

李曦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我知道,行路容易,开路难,但是,慎馀公啊,你我是朝廷官员,而且又主管此事,无论如何,不能再坐视一条条人命就这么葬身波涛啦!”

这时,他抬起头来与李曦对视了一眼,不答反问,道:“莫非大人想要官运?”

“为何不可?”李曦反问。

“呃……”顿了顿,杨慎馀站起来拱手道:“大人,请恕下官直言,若是咱们江淮转运使司亲自承运的话,非但运费降不下来,将要极大的加大朝廷的开支,而且,从征集漕粮,一直到组织船队,再到一路北来,一直到三门之险……这个,这个……怕非是易事啊!”

在提到三门之险的时候,他的语气明显有些停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显然,他也知道三门峡那里每年都会有不少的船只出事,甚至他也知道,只要一出事,肯定要死人。

因此在他看来,即便官运,也省不下几个钱,所以,政斧只需要花钱买些高价粮食就是了,大不了就是往里头多贴一点儿,好歹眼不见心不烦,总比自己去运粮食,每年都要面对好多次这种船沉人亡的事情要好。

顿了顿,他道:“陛下需要粮食,朝廷需要粮食,长安需要粮食,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提供粮食,但是,这个粮食必须是真正干净的,不能是浸透了鲜血的!”

杨慎馀闻言有着片刻的惊讶,然后又是片刻的沉吟。

他忽然退回两步,缓缓地在那把胡椅上坐了下去,良久之后,才开口道:“大人刚才曾经说到过,说是如今长安的街头巷尾,对于咱们江淮转运使司衙门的成立,以及对于大人出任这江淮转运副使、督京畿粮道事的事情颇多非议……这个时候,本来朝中诸公已经是议论纷纷了,若是大人再提出要求开路,无论是修陆路还是水路……只怕不易啊!”

李曦点点头,听见这番话,他才终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

要知道,在当下这种运粮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死那么多人,一旦扩大到每年至少一百万石粮食,这死的人,毫无疑问会更多……这些人死在民间商人手上,顶多就是把抚恤啊赔偿啊之类的摊入粮价里就是了,民不报,官不究,朝廷完全可以掩耳盗铃的认为自己到手的这是干净粮食,不需要为这种事情背负什么压力和责任。

但若是官府自己运粮,出了这种事情,为了漕运,不敢如实上报,只能压下来,但是压得时间长了,谁敢保证能一直压住?而动辄死几十个人的事情,一旦捅出来,那就是惊天大案,说不得整个江淮转运使司的大小官员们都要被追究责任了。

而且,如果调控得当,说不定官督民办比自己运还要省钱呢,要知道,作为杨崇礼的儿子,在市场调控这方面,他可是相当的有经验,而一旦李曦选择了这条路,他将毫无疑问会成为江淮转运使司衙门里最为不可或缺的一个。

所以,他几乎是天然的就会倾向于官督民运。

李曦闻言之后有着片刻的思索,然后,他抬头看着屋顶,声音突然低沉了许多,似乎是在问杨慎馀,又似乎是在自问:“死在商人们手里,就不算死人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