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水浒求生记 > 第六六一章 民心向背

第六六一章 民心向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三婶,你们这是去哪里?”家才的母亲大声喊道,虽然她才五十出头,皱纹却爬满了额头。

家才心里一动,上前道:“婶子,家树听说前几月走亲戚去了,也不见回,怎么这么快便捎回这么大锭银子?恁这亲戚,莫不是个财主!”家才和家树是一辈人,说来还要大他好几岁,可这家树从小便胆子粗,家才为人谨慎,不大玩得到一堆去。

这老妇打进来便一直笑呵呵的,听到家才这话脸色都变了,支吾道:“也算不上大财主,家里还行吧!只是青州人大方,他看俺树儿实诚,就把他留下了帮工,这是预付的工钱!东家,恁看还是给俺把银子化开,俺还有事儿!”

高利贷是地主兼并土地、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有人还钱自然是好的,虽然心存疑惑,东家还是亲自下去取了碎银,回头一厘一毫的跟三婶把帐算清了,又当着借贷者的面,把借条给烧了,三婶接过碎银,收入怀里,道:“东家俺还是信得过的!”又跟家才打了声招呼,便回去了。

家才此时也没心思久留,把房契放在桌上,道:“东家,俺这便走了,恁多保重!”

东家见劝不转他,心中暗叹一声大势变了,道:“孩啊,到了那里,若不是那么回事儿,你还回来,你家祖屋,叔还留给你!”

原来,数月之前梁山打破淄州城池的时候,也曾派人下到县城动员过,当时大家都听说朝廷已经点起十三万天兵,前来征讨梁山,以为梁山泊都抗不过这次大难,是以不少人都是畏祸不前,连梁山发下的朝廷库粮都不敢去领,生怕惹祸上身,更别提跟梁山走了。

就因为这事,搞得自认动员不利的孙安为此还专门在王伦面前请罪,毕竟这是他的头炮,哪知便成了哑炮。

不过谁能料到,这惊天动地的十几万大军说垮就垮,连祸国殃民的高俅都给杀了。而后有关梁山泊的各种消息,在这齐鲁大地上不胫而走,经过七嘴八舌的传播,最后颇具神话色彩,白衣秀士王伦成了老天爷不满赵氏玩物丧志而派下来的天罡星宿,身边有一百单七颗星宿和牙将相辅,等等等等。反正各式各样的说法传得是神乎其神。

在上回放弃了梁山派粮机会的百姓中,家才便算一个,后来听得消息时,恨不得把肠子都悔青了。东家说他有见识,他就是毁在“山贼肯定打不过朝廷”“朝廷肯定会秋后算账”这个见识上面,他现在想起来,只觉当初应该把粮食领回来,好歹先把高利贷还了,毕竟人家又没说领了粮食便非得上山。

“东家,多谢恁的好意!俺如今走了。不光能让父母妻儿过上两天舒心的日子,也能给咱们村其他乡亲们腾挪些田地出来,让他们也好在东家这里多租种几亩……”年纪虽不老,却因过早便受到生活的压迫,以至于白发都已悄然爬上鬓角的中年佃户说到此处,直朝老东家拜了一拜,双手捧上自家房契:“还请恁老收好,!”

这位东家很有人情味的做法,很叫家才感动,当下又拜了一拜,这才转身走了。

等他一回家,家里浑家孩子和爹娘已经收拾好了,家里但凡一点值钱的东西,都带在了身上,家才也没说甚么,上前取了最重的铺盖,背在身上,这一家五口人,就这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故土,心怀忐忑的踏上背井离乡的路途。

除了嗷嗷待哺的孩儿,大人们心中都是不停祈祷,只求梁山上那位天星下凡的大王,莫要哄骗他们这些已经一无所有的农民才好。

“爹,那不是家树他们一家子?”

说来也巧,出村后家才一眼就看到刚才在东家庄上还钱的三婶一家人,只见他们也是大包小包,往东面小路上走去。

“东家,东家!家树他娘过来了。说是还债来了!”

东家闻言一愣,示意家才莫忙,当下往外迎了几步,果然见家人带着一位满面笑容的老妇走进内堂。老东家招呼道:“他婶子,先坐会儿!小四,给你婶子倒茶!”

“不忙了东家,俺是来销账的!”农人多厚道。这老妇还没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一锭大银来,放到桌上。很有底气道:“俺跟东家借的是粮食,可是没粮食还,就拿银子抵吧。眼下市面上甚么价儿,东家你直接扣下!”

老东家眼尖,一看就心里有数,暗道这可是官制五两重的足银,当下也不忙算账,只是吃惊道:“他婶子,你们家发大财了?!”

大伙都一个村里住着,谁家穷谁家富谁心里没数?这赤贫之家突然拿出一锭五两重的白银,反常,太反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