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364章 这是阳谋

第364章 这是阳谋(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听到这里,夏允彝终于品出一些味来,圣上叫他来就是为了这个?

崇祯并没有故作高深跟夏允彝打哑谜,而是直接把话挑明:“夏允彝,朕打算在内务府下设立市舶科,专门负责管理大明朝与海外的贸易。”

“市舶科的职责主要有两样,一是收关税,二是严查走私。”

“我们大明朝可以放开海禁,欢迎一切海外商人前来贸易,但是无论是贩卖洋货来我们大明,还是从我们大明购入货物,都必须缴纳关税。”

“至于关税的标准,你回头先与商会商量一下,再报给朕。”

夏允彝闻此便有些懵,心说圣上这是几个意思?行军途中找我聊天来了?怎么忽然又扯到了松江棉布?

然而,夏允彝嘴上却应道:“是的,松江棉布冠绝天下,不光是我大明,便是东瀛西夷也织不出来那么好的棉布,所以常有来自西夷东瀛的商人来我们松江买棉布,最多的时候一次就会买走上百万匹棉布。”

崇祯又道:“松江出产的棉布数量应该不少吧?”

夏允彝道:“万历间曾经做过统计,松江一府共有家庭纺机二十余万台,每年可织造各类松江棉布两千万匹以上!丰年更是可达四千万匹!”

旁边的朱慈炯听得瞠目结舌,棉布数量有这么多?

说此一顿,崇祯又接着说道:“朕今天要跟你说的重点是第二个,走私,不光要严查偷逃关税的洋商以及华商,更要严查那些妄图把蚕茧、茶叶苗带出大明的商人,一旦发现则不分任何原由一律杀无赦。”

查禁蚕茧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养蚕、缫丝技术早已经流传到中亚及欧洲。

但茶叶却是在满清时期被英国人移栽到印度的。

崇祯又道:“朕比较好奇的是,别的地方为何就织不出同等质量的棉布?”

夏允彝道:“一是因为松江本地的棉花好,二是因为松江织户的技术好,所以其他州府的棉布鲜少有能与松江棉布媲美者。”

崇祯说道:“像松江棉布这样的独门绝活,我们大明可不在少数。”

夏允彝道:“是的,除了我们松江棉布外,还有江南蜀地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还有湖广闽浙的茶叶,都是得天独厚冠绝天下之奇珍。”

崇祯又道:“这些奇珍都是老祖宗赋予我们的,我们可要守住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