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 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第105节

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第105节(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最后大家经过一致讨论,确定了收养亮亮的父母,夫妻俩跟医院也颇有渊源,是洪江制药厂的员工,姓赵。

其实他们俩的条件不算是这五家中最好的,申请的五家中有两家都是多年未孕,这家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六岁的儿子,本来排序是比较靠后的。

夫妻俩第一次来儿科的时候,也带上了自己六岁的儿子,让他看看未来的小弟弟,通过亲子互动可以看出这家家庭氛围很和谐,小男孩也非常懂得分享和爱护,来的时候好奇地看里面的亮亮,还给他送了一个自己的小玩具。

聊天的时候,夫妻两人坦言是因为看到报纸上报道亮亮的事迹让他们想起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儿子,要是当年他们也放弃孩子的治疗,就不会有眼前活蹦乱跳的儿子了。

经过近一周的营养补给,亮亮的身体条件达到了做二次手术的要求,在谢玉田那边通过后,他的第二次肠造瘘手术开始了。

肠造瘘手术不难,手术时间也不长,当天顺利结束,术后亮亮的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可惜直到他能喝奶,依然没能找到合适的家庭。

儿科的众人也不是要求领养家庭有多么的富有,就是想他的领养父母不会再因为贫穷放弃这个可怜的孩子,好不容易抢救回来的第二次生命,大家无论如何都想坚持最初的标准来为他找领养家庭,哪怕让亮亮再养在医院一些时日。

身体恢复以后,亮亮也从新生儿病房转移到了普通病房,平时白天大家谁有时间就过去看一下他,夜里新生儿病房谁值班也会多留心一下,他现在喝奶已经很顺畅了,比之前要让人省心很多,再多住一段时间花销也不大。

就在大家还在为亮亮的领养家庭发愁时,董文毅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来了医院,因为上次蛲虫病报道的事情爆红,他也想回馈医院这个情,找到了苏雪桢说:“医院这边主要通过员工和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来传播这个领养的消息,渠道太窄了,现如今报纸的宣传力度很大,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可以登报为他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

谢辉跟潘小红愣住了,他们只知道这个孩子生了病,但完全不知道生了什么病,还以为只要动了手术就能跟侄子谢昕宇一样恢复健康,谁知道这个病居然会影响这么大,面对苏雪桢的问句,完全无法诚实地回答一句接受。

领养她肯定净捡严重的方面讲,潘小红一狠心,刚要回答都能接受,一旁的丈夫谢辉在桌下悄悄拉住了她,犹豫的眼神代表了一切,她看向苏雪桢,“这个可能要让我们回去考虑一下,你刚刚也听了,我们俩一个月加一起就八十多块钱,实在没什么能力能支撑他好几年的治疗。”

苏雪桢也表示理解,能领养成功固然是好事,但不能为了领养,让孩子拖累了这个家庭,到时反而适得其反。

夫妻俩人不错,就是领养条件确实还不够格,凌玉荣站了起来,“感谢你们今天过来,我们目前想要给亮亮找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来,暂时您这边就不考虑了,可以去市福利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孩子。”

谢辉从他说完孩子得的是肠闭锁以后其实也不太想领养这个孩子了,祝福道:“亮亮肯定能遇到对他好的父母的。”

苏雪桢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又过去咨询凌玉荣的意见,打电话给警察问是否允许,得到多方同意以后,董文毅给亮亮简单写了一段介绍,并附上了领养家庭的条件,留下了人民医院儿科的电话,希望能有家庭愿意收养亮亮。

报纸在一周后登了出来,苏雪桢其实有点担心亮亮的父母看到他身体已经恢复健康后会过来找孩子,岑柏得知她的顾虑,笑着回,“他们不会的,一旦他们出现就会被我们遗弃罪逮捕,留着这坐牢的时间还不如再生一个。”

看领养条件上面写的要求,夫妻月薪要在90块以上,家庭和睦,工作稳定,非两子家庭,为人和善。

这几条其实哪一条拎出来条件都挺苛刻,儿科的大家一开始也没抱太大的希望能顺利找到领养家庭,结果他们再一次低估了报纸的宣传力度,当这条领养启事件发出的第二天,很快就有家庭联系他们愿意收养亮亮,而且还有不少爱心人士送来了奶粉和孩子穿的衣物。

一周后,凌玉荣召集大家开了个会,主要从符合条件的四家中为亮亮找到最合适的家庭。

潘小红不自觉叹了口气,跟随丈夫站了起来,“一定会的。”

凌玉荣先离开了,苏雪桢送他们出会议室,想到什么提点了一句,“其实身体如果没问题的话,可以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顺其自然也许能收获惊喜。”

“承你吉言。”

潘小红冲她笑了笑,跟丈夫一起离开了。

他们一走,亮亮的领养问题再次被搬到台面上,符合他们要求的领养家庭,实在少之又少,领养的消息放出去以后,也有三五个家庭过来问情况,结果听到亮亮的身体情况后都纷纷表示暂时抚养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