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学霸终结者 > 第四十二章 境界

第四十二章 境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你只有几个亿的资金,这时候你就没有资格去贪图那些荒郊野外的便宜地块,你只有乖乖地从成熟市区买高价地,马上盖楼套现。如果仅仅因为知道郊区将来要升值,就提前好多年屯着,那么说不定你还没把道路修通、水电铺完,就资金链断裂了。后人将踩着你的尸体,在你修好的路旁,在你打通的水电线路两旁,把后续产生赢利点的住宅和商铺给盖好卖掉。

麦克莱恩和王俊涛的失败,都在于他们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且在开拓新领域的时候不自量力,冲得太快。集装箱货运虽然恩泽数代,可是最初造船、造港口、翻新全世界港务基础设施的时候,是只赔不赚的。电子商务网购虽然也会最终走入千家万户,可是在培养国民对网络交易信赖的过程中,也是只赔不赚的。

王俊涛完蛋了,但是他为马风奠定了一个基础:至少他在十几亿国人当中,培养出了那么几百万愿意相信网购的种子。今天马风继续王俊涛的这条路,目前我看不出来马风将来究竟会成功,还是成为先烈。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马风没有远远超过王俊涛好多倍的融资家底的话,他必死无疑,撑不到电商出头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研究出让国人对虚拟付款的信赖度快速增长的新手段的话,他也必死无疑,同样撑不到那一天。”

李老板越说到后面,顾莫杰的神色就越肃然,到最后已经不敢再有任何一丝对成功者的轻视了,哪怕他是一个重生者。

这番话,李老板轻描淡写,娓娓而谈;可是听在顾莫杰耳中,却是激起了振聋发聩的滔天巨浪。

第一个成功的人,是先驱;比先驱更早半步的人,是先烈!

那些妄想凭借对“历史大势的先知先觉”就跨越式发展的白痴,终究是太小看滔滔商海当中那无处不在的全局惯性了。

相比于其他的重生者,顾莫杰自问对先知先觉的依赖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可是听了李老板的话,他犹然觉得有无数思想在樊笼中挣扎,无法自行顿悟突破。花了几分钟静静地消化李老板的观点之后,顾莫杰用略微变得沙哑而执着的声音追问:“李总的意思是,任何先进的创新,都只能是碎步慢跑的模式,一点一点地前进?难道就不存在某个天才突然发现一个伟大的创新之后,直接颠覆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么?”

李老板的语气依然淡定,似乎今天这个年轻人让他有一种见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的错觉吧,他纵横捭阖地侃侃而谈:“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时移则势异。跨越式的创新和渐进式的创新,都有可能成功,关键看这些创新发生在什么领域。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可是李总,当年您回国搞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时候,新式搜索引擎同样只是一个只能便民、却没有赢利点和盈利模式的产物,你怎么就敢杀进这片空白蛮荒之地,最后撑到‘竞价排名业务’为您带来利润的那一天么?难道你当时就预知自己会成功?预知到了自己能够撑到国内的搜索引擎可以盈利的这一天?你就不怕和王俊涛一样资金链断裂?”

年轻人,要有耐心,你问出刚才这个问题,说明刚才我让你看的两个页面里面,你只看明白了隋书沈光传,却没有揣摩透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的事迹。

麦克莱恩发明了集装箱,也推广出了集装箱汽车、火车、船舶、其他通用基础设施。但是集装箱货运业并没有在他手上发扬光大,而是在后人手上,过了十几二十年才渐渐光大。而麦克莱恩本人,那时候早已因为早期推广失败而破产了。

如果一项跨越式的创新,发生在一个红海领域。这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很完备,新商业模式所需的养料和环境都成熟了,进入了捞快钱的高速发展期,那么我们抓到这种跨越式创新的机会,自然要抓住。就好像一个地产商如果有机会在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拿到开发地块,当然应该全力开发,尽快套现。

可是如果在空白的蓝海市场呢?如果需要从这个领域的最基础设施开始开荒,十年八年都看不到盈利模式呢?难道也鲁莽地一头扎进去么?

如果你有万科地产的实力,当然可以在一片荒原上直接承建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三通一平做起,把道路、下水管网、供电、电信设施都建完,然后再盖住宅、盖商铺、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商圈,并且整体打包出售,获取巨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