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少姝的山水 > 第12章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

第12章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钟会清了清嗓子:“受道舒兄所托,卫铄时常跟着我们兄弟俩人习字,文娟家信中每每言及华岩馆才俊辈出,济济兴盛,她又多受家中长辈照拂,故此特来拜会。”

少婵侧身告诉少姝:“本来嫂嫂也要同来的,奈何连日里书馆事务烦杂,子?哥哥分身乏术,他们便遣我陪同贵客,特来瞧瞧叔母与妹妹。”

“钟司隶太客气了,我们母女所居茅檐草舍,只恐怠慢了二位。”思霓点头答道。

(司隶:司隶校尉的简称,古代官名,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汉成帝元延四年曾省去,汉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率领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彼时钟会担任此职,也算风头无两。)

卫铄说:“我原本住洛阳族祖大人处,伴着姐妹们一起读书习字,钟叔叔说来河东有公事,正好我也想回老家看看,便缠着他跟来了,在华岩馆也好讨教一番。”

少姝肃然起敬,她从前曾听兄弟姐妹们提及,大嫂外祖便是太傅钟繇,此公书法冠绝古今,名重当时,宗曹熹、蔡邕、刘德升等,自成一家,精于隶、楷、行、草诸体,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士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与胡昭并称“胡肥钟瘦”,而今日到此做客的钟会是他的幼子,但见其人气宇轩昂,浓眉下的双目尽管不大,却在回礼并打量少姝之际迸出一道精芒,毋庸置疑,显然是个轻易唬不倒的厉害人物。

(“胡肥”之“胡”是指胡昭:字孔明,颍川人。汉末三国时期书法家、隐士、高人。早年冀州刺史袁绍曾请他出来做官,辞而不就。魏武帝曹操遣使征用他,也辞谢不愿为官。后隐居陆浑【今嵩县东北】山中,边读书,边种田,乡人对他很是敬重。嘉平二年齐王曹芳特意下诏征用,适逢他因病去世,终年89岁。)

再看第二位客人,是个与少姝年纪相仿的小姑娘,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少婵呼她作“卫铄妹妹”,直言其生辰恰比少姝小了一个月,是廷尉卫展之女,尚书郎卫恒的侄女。

(铄:古代与“烁”同义,有光明闪亮的意思,形容光辉美盛的样子。)

(卫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因撰书论名篇《笔阵图》而名耀书史,除了《笔阵图》这一篇文章外,还有《淳化阁帖》收录的《与释某书》法帖,《玉台名翰》中录有她的《名姬帖》,另外还有《卫氏和南帖》传世。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对“书圣”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当然文中卫夫人的具体年龄是小说之言,总之她生活的年代跨越了两晋,她所创制的“簪花小楷”字体清婉,飘飘若仙,也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审美。她去世时,王羲之四十七岁,他用自已的方式来书写缅怀至亲,“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便是著名的《姨母帖》。)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钟太傅留下的传世之作《贺捷表》,华岩馆中亦藏有刻帖,真书绝妙,刚柔备焉,确为正书之祖。”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句:出自钟繇,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首次提倡书法之美的言论。魏晋之际的书法,是书法艺术从萌芽觉醒走向古典成熟境界的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真(楷)、行、草诸体的演变趋向于成型和完善,这一时期曹魏的钟繇最具代表性,在推动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贡献最大。)

(真书: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

(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卫恒族弟,晋代法学家,卫铄的父亲。历任尚书郎,迁南阳太守,转江州刺史。晋王司马睿建国,拜廷尉。卒于官,追赠光禄大夫,著有文集四十卷。)

(卫恒:字巨山,河东安邑人,西晋书法家。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著有《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确切地说,是卫铄的族叔】都是著名书法家。)

那少女立时起身离座,热情地迎过来,口里甜糯糯地叫声“少姝姐姐”,两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相见如故,手拉着手,厮认了半天,看的大家一阵阵发笑。

真也人如其名呐,少姝怀抱如此想法,还在端详不已,卫铄那标致的鹅蛋脸上洋溢的笑容极富感染力,虽然说身形偏瘦了些,想来是还未长开,但浑身上下已透出一股冰雪聪明的伶俐劲儿,叫人见之忘俗。

众客见少姝恭谨谦和,应答可亲,心中也自生出几分赞赏欢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