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 >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

第五百七十章 岐州安民(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见几名农民要跑,一名亲兵便下马跑上去道:“你们不要害怕,不会伤害你们。”

或许是感觉自己再怎么跑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几名农民都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向路边走去,把道路让出来。

李庆安也翻身下马,走上前,打量了他们一眼,便笑道:“你们都是河北移民吗?”

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点了点头,“回禀将军,我们都是。”

“嗯!那你们中有甲长吗?”

但作为补偿,崔宁也承诺,若河北局势稳定后,必然会有不少河北移民返乡,届时返乡移民退出的土地官府便不再收回,将分给当地农户,如果当地农户不接受这个方案,官府将不再无偿划分岐王田庄,而是用赎买的方法,由原主人交出当初卖田的钱,将土地赎买回去。

就在崔宁这种软硬兼使的威逼利诱下,当地乡党最终接受了崔宁的分案,同意河北移民参与分田。

九月底,第一批两千户河北移民抵达了虢县,他们是来自河北相州的移民。

升原渠是渭河以北的一条灌溉水渠,几乎横穿整个虢县,长约百里,在升原渠两岸分布着数万顷良田,是虢县乃至岐州的重要产量区。

天还没有大亮,田野上笼罩着一层牛乳般的雾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升原渠是一条宽约五丈的河渠,从渭河引水,水量充沛,灌溉着两岸数万顷良田,此时的升原渠也弥漫在一片浓雾之中,雾气中,一队骑兵飞驰而来,约三百余人,为首之人正是李庆安,后面跟着他的三百名亲兵,李庆安虽然带了三千骑兵,但他怕扰民,将让骑兵驻扎在十几里外的一座军营中,他自己只带了三百骑兵,只要能替他传递消息便可。

这次河北移民约有四十余万户,规模浩大,由于井陉关出事后,朝廷便采用了李庆安的建议,对河北移民实行民团保甲法,也就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百户为一保,设一名保正;十户为一甲,设一名甲长,可以由他们自己选举,每户发放一把刀或者一副弓箭,男主人必须要定时进行军事训练,以加强自保的能力。

李庆安见这一伙烧稻杆的农民至少有五六户人家,他便估计其中可能有甲长,果然,刚才那个三十余岁的男子上前躬身道:“回禀将军,我就是甲长。”

李庆安又问道:“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甲长指着旁边的几户农民道:“我们都是相州安阳县高乔村人,在下叫高富贵。”

他们一行人冲上了一座木桥,向升原渠对岸驰去,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一条沟渠前,这条沟渠非常重要,眼下正在挖掘,南面是一条小河,叫潘南河,这条沟渠挖通后,就将把潘南河与升原渠联接起来,不仅如此,这条沟渠还将是河北移民与当地农户的土地分界线,以东是当地人的土地,以西是河北移民的土地。

由于天刚亮,沟渠两边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沟渠由移民负责挖掘,现在还没有开工,两边的稻田都已经收割了,上面铺满了稻杆灰,这是很好的肥料。

“大将军,休息一下吧!”

一名亲兵将水葫芦递给了李庆安,李庆安接过葫芦喝了一口水,这时,他见不远处正冒着滚滚浓烟,便催马道:“走!看看去。”

一行人奔驰片刻,便来到了冒浓烟之处,只见升原渠边的便道上,几户农民正在烧稻杆,从他们的装束,一眼便可以看出是河北来的移民,这几名农民也听到了马蹄声,都回头呆呆地望着从雾气中出现的骑兵,眼中露出了害怕之色,其中三个女人更是害怕地躲在了丈夫的身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