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山寺惊魂

第二百一十三章 山寺惊魂(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话音刚落,李庆安的三百亲卫突然发动了,他们战马疾奔上前,横刀出鞘,弓箭上弦,大声喝道:“谁敢不要命上前!”

“李使君,我在这里!”

只见远处奔来了十几名官员,个个满头大汗,为首是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是汴州太守吴清。

他上前拱手施礼笑道:“在下汴州太守吴清,欢迎李使君来汴州。”

语气中并没有一种上下级的口吻,这也难怪,李庆安的庭国公只是爵位,只表示一种身份,不代表官职,冠军大将军只是散官,若没有相应的实权职官相配,也没有任何意义。

李庆安目前的官职是御史大夫,从三品衔,而且还没有御史中丞那种御史台的实权,仅是一种虚职,而汴州是上州,太守也是从三品衔,从官品上两人是平级,但太守却更有实权。

开封县占地面积极大,城墙周长六十余里,人口二十余万,其中三成人口都是靠漕运生活,但几个月的干旱使汴河水降到了最低,已经无法行船,漕运已经停止了四个月,这给汴州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开封县中除了县衙、州衙和转运支使衙门,还有就是河南道采访府官衙,采访府官衙的人数并不多,二十几名衙役,一名判官,四名采访支使。

这天上午,李庆安抵达了开封县,但迎接他的,不是河南道的文武官员,而是汴河沿岸两万余漕运苦力的大规模静坐抗议。

开封县的主干道叫做白水大街,此刻大街上密密麻麻坐满了漕运苦力,人人头扎白巾,赤裸着上身,皮肤黝黑油亮,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愤怒和倔强,他们并不完全是汴州的漕运苦力,还有来自宋州、亳州,甚至有的还是来自徐州。

在城门口,李庆安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观察使衙门判官刘嗣松,这是一个颇为精明能干的黑瘦男子,约三十余岁,在这里已经做了六年,非常了解当地的情况。

大唐的行政级别是县、州、省三级,省是指中央尚书省,道并不是一种行政级别,观察使也不是太守的顶头上司,只是一名钦差大臣,清理刑狱和监察官员,有弹劾权、举荐权和刑狱处置权,但不能干预地方政事。

正是这个缘故,吴清对他的态度便是敬而不恭,他叹了口气又苦笑道:“这些漕工从四面八方赶来,指明要见使君,我们又不敢强制驱赶,怕引发暴乱,使君一来便面临如此棘手之事,在下实在是过意不去。

嘴上虽然说过意不去,但眼中却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得意,李庆安也笑了笑回礼道:“在下是军人出身,对地方事务没有什么经验,圣上要求我最大程度减少旱灾损失,还希望吴太守多多配合才行。”

“一定!一定!”

吴清笑容异常诚恳,连忙道:“使君不妨从东城门入城,那边没有堵路的漕工。”

“使君,不知是谁走露了你来上任的风声,这些漕运苦力前几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不,堵在城中向你施压呢!”

“向我施压?”李庆安心中不由有些奇怪,便笑道:“向我施什么压,我又不是龙王爷。”

判官刘嗣松苦笑一声道:“河南道干旱,京城的漕运改走长江,再走汉江北上,苦力们很担心漕运就此改道,他们的生活就将无以着落,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向使君施压,不准朝廷将漕运改道。”

“原来如此!”

李庆安向四周看了看,除了刘嗣松带来的几个衙役外,再没有任何官员,他便问道:“那太守和县令呢,怎么不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