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927章 1016帝师

第927章 1016帝师(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书上的至理名言他也是熟记在心,可是他也明白,朝堂上的事儿,牵涉的其实是皇权和相权之争。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万历皇帝明明意识到问题所在,他却束手无策。

而年少的朱翊钧也不负众望,年纪小小的他为人处世颇有一代贤君的风范,不过魏广德却知道,刚过易折。

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正文帝之谓也。”

“善贷,你考虑过没有,你讲的那些事儿,和皇爷从书上学来的,多少会有矛盾,届时皇爷又该如何自处?”

陈矩知道了原由,也觉得魏广德的话有道理,又是更加疑惑。

对于所取事例,每一则还有一个标题,标题全部以四个字为限。

儒臣是尤其要面子的,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要端住架子,而让皇帝屈尊来尊敬我。

或许这也是误打误撞,魏广德只是意识到张居正的教学模式不好,也知道嘉靖皇帝驭下手段了得,所以才选择多和他讲嘉靖朝旧事,让他心中多少对权谋有个概念。

万历皇帝没有学到精髓,自然不会使用,即便朝堂上已经出现了所谓齐浙楚党和东林一系,却不知道该如何介入,平衡他们的实力。

魏广德懒得回答,只是反问一句,就让陈矩哑口无言。

《周易》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易经》,可谓用心良苦。

当自己发觉身子骨儿不行了,知道单靠张居正制衡不了高拱,又急忙召回魏广德,希望他的加入能够让内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每一则事例都有情节、有人物,内容皆出自史籍,“记载未详者,不敢采录”,除引录史籍之外,各篇还附有用当时的白话文写的讲释,有的篇目后面还间或有一些简短的评论文字。

魏广德压低声音小声解释道,“他该学的,更多的还是他祖父,先帝嘉靖皇帝的御下之道,而不是讲什么君臣和睦。”

魏广德实际上已经点出了矛盾,而陈矩也不是傻子,多少意识到点什么。

皇帝要学的,应该是王道而不是儒学。

确实,张居正和他选定的翰林,都是朝中饱读诗书之人,才华肯定是有的,教普通学子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十多年前的事儿也算历史的话,魏广德还就是讲的历史。

陈矩更加奇怪了,自然要追问。

比如在《圣哲芳规》第17则《却千里马》中,编撰者就在讲释汉文帝为什么拒绝臣僚献千里马的动机时评论道:“夫千里马是良马也,文帝以为非天子所宜用,尚且不受,况其他珠玉宝贝、珍禽奇兽?

不切于人主日用者,又岂足以动其心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