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完美暴君 >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亲儿子的重要性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亲儿子的重要性(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甘肃边军遭受如此待遇,自然是心灰意冷,此时的他们,就像乞丐一般,随时都会饿死在荒郊野外。

一怒之下,具备一定战斗力的甘肃边军,直接扯旗造反了。

自此,西北的边军对朝廷失望至极,朝廷的调令和皇帝的旨意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崇祯也很干脆,彻底断了西北的军饷,导致西北军户兵丁根本活不下去了。

军户和兵丁大量逃亡,投奔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中,他们也被各个首领拉拢,编入自己的老营。

如果不是他在亡国时自己上吊了,他的风评,比秦二世好不了多少。

个人私德有问题就算了,在军国大事方面,也是一塌湖涂,欺软怕硬,不敢担当可以说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

像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忠臣义士,动不动就是撤职下狱,有功不赏,有错就逮着死劲造。

而左良玉、吴三桂这样的军阀,他是百般讨好,要钱给钱,要官给官,生怕得罪了。

尤其经典的是,左良玉被张献忠打的大败而逃,崇祯竟然下旨安抚他,还升了官,说出去都笑死人。

有了边军的加入,本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实力大涨,慢慢的开始步上正轨。

在崇祯九年之前,三千明军就能追着几万农民军打,可崇祯九年之后,农民军已然能和明军平分秋色。

李自成从商洛山出来之后,更是在短短几年间,以狂风骤雨般的攻势席卷天下。

他所依仗的正是那些逃亡的边军兵丁。

否则他那么多的骑兵马队,精锐老营是哪里来的?

继位的第一年,边军兵变,西北民乱兵乱接踵而至,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继位的第三年,黄台吉就领着满蒙数万兵马,轻松越过了长城,兵临北京城下。

可差点没把他给吓死,连忙传旨给边军和当时正在剿杀流贼的兵马赶往京师勤王。

人家甘肃的边军,在无粮无响的情况下,军士自筹钱粮以作军用,星夜兼程赶往京师。

结果圣天子崇祯却责怪他们来的太晚,直接下旨把主将砍了头,军队原地解散,让他们各回各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