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左舷 > 第286章 陪我一起到白头

第286章 陪我一起到白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海顿时明白了,53号舰这套综合桅杆最大的作用是把所有的天线、信号发射器等整合在了一起,至于接入海军战术数据链,那需要硬件和软件都全面对接才能实现,换言之,现在的53号舰,暂时只能依靠传统的通信方式来接入海军作战体系。

问题是,YJ-83反舰导弹最远能打180公里,22型导弹艇根本看不了那么远。如何充分发挥22型导弹艇的反舰威力,在研制之初,海军就探索出战法了——22型导弹艇作为发射平台发射导弹,由其余舰艇、飞机为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和引导。

海军已经向海警移交了几条056型轻型护卫舰,这几条船的油漆味都还没完全散去,为什么就交海警了,难道说海警压力山大急需船用,当然是不存在的,国内几个造船厂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能把海警三年的经费掏空。

其根本原因是,056型轻型护卫舰在海军中扮演的角色戏份越来越少了,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食之无味”,不如果断移交给海警弟弟去干海上执法的活,把有经验的人员和有限的经费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鹰击-12A超音速反舰导弹、76毫米主炮、1130近防炮、新式324毫米鱼雷,咱们的火力赶上驱逐舰了。”常海洲嘴角止不住上扬。

姚先云是搞技术的,他用数据说话,道,“你们这条船现在的作战能力大概是改装前的五点七倍吧。”

所以,常海洲是非常满意了。

别的不说,光是那四枚鹰击-12A超音速反舰导弹就能把万吨以上的任何军舰吓得阳痿。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前出侦察力量和引导措施。装备有大威力反舰导弹只是解决了发射平台问题,要完成对目标的打击,还需要具备侦察探测、目标引导这两项能力。

22型导弹艇是发挥小艇打大舰优良传统的利器。

姚先云他们没准得到的消息更精准,比如后续又有什么新玩意儿要往哪装,基本上都是早早就确定好的,得确定试验平台啊!那条已经退出现役的明星试验舰就是明显的例子。还有一条长期停在长江某处码头的,冷不丁的,前甲板上就出现了一座覆盖着三色布的疑似电磁炮的玩意儿……

想象一下,22型导弹艇携带数架作战半径一百公里之内的无人机,侦察、信号中继、目标引导等等都能解决,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应对百公里之内的威胁,而不再是单纯扮演“海上爆破手”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056型轻护已经迈开了“军改警”的步伐,很快会从人民海军的装备序列里消失。

李海是真的不想在53号老舰上耗费青春了!

即便到了现在,22型导弹艇在人民海军的作战体系里,依然是较为重要的一款装备,原因很简单——无人机技术高速发展,降低了小平台获得更强态势感知能力的门槛。

其实李海知道,常海洲这是在找情绪宣泄口。姚先云的判断可以说基本准确,花了这么大本钱改装,肯定不会只用一两次,上级不会换一批不熟悉53号舰情况的操舰人员过来,那就意味着李海他们这一批,还得陪着53号舰到白头。

数十艘22型导弹艇利用其极低的雷达反射信号特征以及极高的航速,向敌舰队隐蔽高速奔袭接近,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射上百枚YJ-83反舰导弹,预警机引导这些导弹对敌舰队的某一个目标或者数个目标进行攻击。

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要具备相应的态势感知能力。

可以说,22型导弹艇的出现,是人民海军尚无足够力量与敌双航母、三航母编制的庞大舰队硬刚时,采取的一种海上狼群战术,用最经济、最快捷的办法实现对敌舰队饱和攻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