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中唐当皇帝 > 第077章 泛舟渭河出长安

第077章 泛舟渭河出长安(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李宁看着这些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难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可不想辛苦经营的济民乡因为断粮而名称受损,甚至毁于一旦。

所以,李宁给父亲李淳留下一封书信,就私自赶往江南去了。

李宁骑着马从济民乡出发,经灞桥驿、昭应县,然后北上至渭水,随后乘船泛舟而下。

如今难民越来越多,照此趋势下去,确实只能坚持两个月了,可离小麦收获还有四月之久。

李宁心中固然记恨李实,却也不能打这些灾民赶走。于是他向父亲李淳这个赈灾副使求助,不曾想他从父亲李淳那里得知,朝廷的赈灾之粮也不多了,最多也只能维持二个月。

这还都怪李宁,以往若发生灾情,朝廷只是施粥于难民,仅仅让其充饥,保证难民不大批饿死便是了。

如今让李宁搞得,难民们不仅能吃饱,还有房屋可住、钱粮可拿。

而且去年全国各地大多有灾情,河南、河北同样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也急缺粮食。淮南也有水患,所建粮食仅能自给。

经过一个月的功夫,李宁照着大唐建房的习惯,修了九个坊。各坊之间还修了宽阔街道,连成井字。不过,街道之旁不是坊墙,而是整整齐齐、三层楼之高的店铺,甚是壮观。

坊内的十字街道全是两层的店铺,坊中的十六区也都是两层的阁楼。村子西北十字路口旁,还有四个五层高的建筑,直插云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难民不敢相信这些高大的房屋店铺,竟全是他们一个月之内亲手建成的。

春节前夕,李宁将王家村改名为济民乡,取赈济灾民之意。大多灾民都分到了房子,这个春节过得无比幸福。

随着难民的陆续进来,济民乡越来越热闹,各种吃食、衣物、百货的店铺一家又一家的兴起。由于没有了坊墙限制,这里买卖极为容易,堪比东西二市。

为今之计只能从富庶的江南、剑南之地急调粮食。可如今江南、剑南都没运来粮食,朝中数次催促都无果。

剑南蜀道崎岖难行,运粮自是不便。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尚且只能造木牛流马,艰难运粮。

可淮南、江南有运河之便,按理来说不该这么久还没运来粮食。

他早在经营“五谷粮铺”时,就让江南的书铺分店,全力屯粮。春节之后,李宁就派人去崔促了,如今也没个音信。

数日之后,李宁得到消息,江南所有运送的赈灾之粮全被浙西观察使李锜扣下了。李宁的父亲李淳正是负责筹调粮食,也知晓了这一消息。

驿道之南还有好几处四层高的酒楼,为旅客提供休息的场所。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早春,长安城内的人得知济民乡的盛况后,纷纷前来一睹为快。

济民乡的经营模式深受众人喜欢,不少城中富商也还此处建立分店。

负责赈灾的京兆尹李实,甚至私下派人散步济民乡的富庶,致使大批难民蜂拥而至。

上元节之后,李宁听裴温禀告说,他们所囤积的粮食不多了。他为了全力兴建济民乡,不惜耗费了众多粮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