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一八三五章 潘多拉魔盒开启

第一八三五章 潘多拉魔盒开启(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原理简单,但实际上面临的困难却有很多,比如离心机必须克服旋转过程中的摩擦,摩擦力能够让转速逐渐减慢,甚至损坏整套设备,而按照设计要求,这些机器需要无故障地工作许多年。

不过,这难不到天才的科学家特斯拉,他立即指示实验人员,抽光滚筒里的空气,用一个磁力轴承把滚筒的底部安装在一个针状轴承上,这是整套系统中唯一的一个物理接触点,随后实验人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不停地实验和修改,又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实验,最后终于把气体离心机研究出来。

天才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之所以把目光投到气体离心机上,与他的实验申请受阻有关。

自三八年八月特斯拉进行常导投射轨实验后,去年一月,特斯拉再次向龚茜申请了一笔资金,再建了一条两百米长的轨道,并且还加强了线圈出力与磁场强度,最为特别的是——这条轨道采用了封闭式抽真空设计,并且布置了冷却系统。

结果,除了酬载出口时碰到音爆外,一切正常。随后,特斯拉又做了几个实验,特别是进行动物**实验后,修改了原来的设计,再次测试之后,得出了结论:质量投射器没有任何技术问题,现在的设计已经非常完美!

去年八月,特斯拉正式向安毅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要求建一条全尺寸的质量投射器作实际测试,结果总造价高达八十亿华元的资金总预算,把安毅吓了个够呛,主动向特斯拉举起了双手,阐明现在南华的实际情况,表示根本无力承受这样的资金付出,甚至未来五到十年内都很难实现,毕竟现在南华的首要目的,是先获得战争中的胜利,而不是毫无节制地攀登科技高峰。

看到特斯拉郁闷不已,安毅心生不忍,于是建议特斯拉先完善如何大规模收集日光、如何将日光转变成电力、如何将收集到的电力储存起来并转变成微波向地面发射等技术筹备,这样未来常导投射轨建设完成,将大型酬载物射入太空后,才有现成的远程送电技术。

核裂变物理学家弗里茨.斯特拉斯曼与莉泽.迈特纳等专家教授,则根据核裂变的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发生事故时的应对措施。比如,压水堆最严重的事故,便是失水事故,如主管道破裂,使堆芯失去冷却而融化,针对这一事故,他们的建议是设置安全注入系统,在失水事故时将冷却水注入堆芯,保持冷却。又如针对因地震、海啸或者是洪水导致的断电事故,设置应急电源,如快速启动的柴油发电机,向关键设备供电,保证电站安全停闭。

量子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马克思.玻恩教授则在实验室里,拿出了针对放射性物质的防扩散屏障设计图。这种设计,使得压水堆周围有三道屏障:

第一道是燃料元件包壳,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都保留在包壳内,但元件数量太多,南面在运行中发生破裂,一部分裂变产物,特别是气体和挥发性元素,若氪、碘、溴等会进入一回路。腐蚀产物活化后也会变为放射性物质,载热剂中还会产生氚。这些放射性物质都保留在第二道屏障一回路中。

同时,电站中还设计了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将一回路水中的放射性物资不断引出处理,使得他们的浓度降低到允许的标准后再送到人工河流中进行稀释排放。最后,一旦发生最严重的一回路破裂事故,就由第三道屏障安全壳把全部放射性物质长期保留在壳内,不致外泄。

自三九年一月二十六日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到现在八月一日,不到两年时间,南华的建设者们,一共建成十座六十万千瓦核反应堆,共安装六十台共六百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及建设配套厂房和输电设施。

于是,特斯拉无聊之下,便放下手里的活计,参与了部分核武器装置的设计,并把红宝石激光给做了出来。然后觉得非常有趣的特斯拉,一鼓作气把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以及一些气体激光跟着一起作了出来。

特斯拉非常喜欢这些发光的东西,爱不释手,又开始研究各种其它颜色的激光。不过在这之前,他在丁墨兰的拜托下,直接用他设计的追踪雷达稍微修改了一下,便把激光测速、测距仪乃至于追踪器都给制作了出来。

不用说,拿到实物大喜过望的龚茜,一边把这一喜讯告诉安毅,一边命令立即把它转为军用,同时指派了一个科研小组马上研究激光导引控制。当然,这并不难,只要把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的输出量与各控制信号间的函数关系和激光反射搜寻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当然,解决细节问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现在南华的雷达、电磁、红外线导引技术已经极为发达,不用急于一时。

安毅听说特斯拉的技术发明后,非常惊喜,他虽然不懂技术,但却知道激光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后世的光盘技术,不过这个可比激光测距导引要麻烦得多,光盘片的镀膜、染料、刻录、透明塑料保护层,乃至于编码方式这些都要考虑。在向丁墨兰做出说明后,这位悟性奇高的奇女子,立即把这个任务列入了研究院的长期发展计划中,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内,恐怕看不到成果,但绝对会领先原来几十年出现。

特斯拉设计的气体式离心机,对于铀提炼和浓缩技术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其原理是在一个空间中安放一个高速滚筒,用气态的六氟化铀充满这个空间,在滚筒的底部利用一个规则变动的磁场,使滚筒高速旋转,这样比较重的u-238就会向着桶壁方向飘去,而u-235则会在中间地带聚集起来,同时在底部稍微加热,这些气态的混合物就会自动分离开,u-238向下沉,而u-235向上飘,这样就收集到了所需要的同位素。

这个新建成的核电厂区,主要包括核心部分、废物处理、供排水、动力供应、检修、仓库、厂前区等,全厂设备约二十八万余台件,由南华境内六千八百九十九家工厂供货,汽轮机、发电机、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核燃料元件、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压力壳、主泵等设备全部由指定的工厂定制,必须优先完成后才能从事其他生产,以确保核电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核电厂建设的同时,核燃料的提炼浓缩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由德拉大型热电厂输出的电力,驱动了第一家拥有四百部气体离心机的提炼浓缩工厂展开生产。这些气体离心机串连起来,提炼浓度百分之四到五的铀燃料,然后将这些燃料注入元件棒中,设计成精密的堆芯,放入压水堆中的压力壳内。

不同于美国采取的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高浓度铀,南华由于由特斯拉的指导,从一开始便走的是离心分离机的技术路子。

工业离心机技术诞生于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便出现了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最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进行排渣。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到三十年代初期,已经出现了连续操作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快速发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