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霸王 > 第2510章 终于上道了

第2510章 终于上道了(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以他对蔡家的了解,他们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理由很简单,蔡家不缺钱,不缺粮。蔡珏花了那么多精力研究花花草草,唯独没想过研究粮食。荆襄的粮价一涨再涨,蔡家的酒却越酿越多,根本没受影响。

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土豪们突然关心起粮食产量,还大张旗鼓的投入重金进行研究,自然是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得挖空心思,寻求突破。

而这也正是他希望的。指望刚刚吃饱饭的普通百姓进行技术革新是不太现实的,这些衣食无忧,有钱有闲的人才应该去做这样的事。如果把赚来的钱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奢侈浪费上,未免太可惜了。

经过一番软硬兼施,这些人总算上道了。

步练师承受不住,求饶道:“姊姊,你放过我吧。我如何敢和陛下相提并论。”

黄月英莞尔。“你可别这么说。如今这宫里十二殿,能为陛下肱股的人可不少,你自有你的长处,不必自谦。还有啊,你也不能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政务上,该想想自己的事了。”说着,有意无意地瞥了步练的小腹一眼。

步练师心领神会,顿时红了脸。

——

蔡珏收到黄月英的回复后,颇受启发,甚至有些自责。

“姊姊不必自责,当局者迷罢了。”

黄月英笑嘻嘻地拉着步练师的手。“一事不烦二主,你再帮我想想,蔡家做什么最合乎新政主旨。”

步练师歪着头,沉吟片刻。“农事。”

“农事?”黄月英大感意外。她本来还以为步练师会建议蔡家做与船有关的行业呢,毕竟蔡家这些年资助她造船,也得到了不少技术转让,积累还是有的。

“民以食为天。陛下为亲征大费周章,不就是因为粮食供应不足?一旦天下太平,人口滋生,地却不见增多,如果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大吴的户口不会比故汉更多。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就要提高粮食产量。这个问题现在还不急切,但陛下目光长远,很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只是等待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人。”

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蔡珏与蔡讽商量了一番,决定筹建一个齐民堂,堂址就在蔡洲。请一些精通农事的士子来做研究,再从蔡家子弟中挑选一些还算聪慧的跟着学习,先从梳理古籍开始,再对现有的作物、农事进行记录、整理,并由蔡瑁收集海外的相关信息,看看有哪些产量高,又适合中原种植的作物可以引进。

齐民即编户齐民,表明这些学问就是为普通百姓谋福利。比起杨家的沐旸堂典雅中暗藏杨氏勃兴的精致,齐民二字直白而质朴,最与新政主旨吻合。

主意一定,蔡讽就迫不急待的来到鱼梁洲请旨,希望天子能题写堂名。如果能莅临蔡洲,为齐民堂揭幕,那就更好了。

孙策既意外,又得意。

“蔡家也没人啊?”

“令堂不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花草和五谷差不多,令堂能培育出那么多奇花异草,转而研究粮食应该不难。再者,蔡家有大量的海外生意,若能留心海外有哪些作物,引入大吴,就像当年博望侯凿空西域,引入胡麻、胡瓜等物一样,功德岂不比只能赏玩的花草更大?”

黄月英斜睨着步练师,忍不住笑出声来。“练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怪不得你能在陛下身边掌文书,你的见识足以让很多须眉男子甘拜下风。我阿母侍候花草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想过去研究研究粮食的问题。我阿舅从海外运了好么多奇珍异宝回来,唯独没留神过作物。”

步练师笑而不语。

黄月英想了想,又道:“近朱者赤。你这是在陛下身边久了,想事情的习惯都和陛下一样,看得更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