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情待此婚中 > 第一百二十章 礼物

第一百二十章 礼物(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谓“曜变”是指烧制成功的黑瓷器物能在光照之下,于器表薄膜上焕发出黄、蓝、绿、紫等色彩融揉起的彩光。但要使得成品瓷器的表面上出现宛若天际彩虹一般的缤纷效果,必须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一种非常薄的铁结晶膜。

这种介绍,只听一遍已让人觉得美轮美奂。凌天策倒是也见过图片,然而曜变天目茶碗本身的特性又决定了,无论是高曝光还是日光下的摄影,都难以捕捉到它那如同宇宙星河一样的光晕。

现代倒不是没有人去尝试复原这种技术。然而可惜的是,正如文物史上难以细述的遗憾一样,南宋灭亡后,这种制瓷工艺就失传了。

于是现在人一直觉得曜变天目茶碗的制作是一个历史工艺之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确在800多年前就已烧出了如此精彩的陶瓷器物。

曜变天目瓷的烧制方法之所以没能流传下来,究其原因还是和南宋时人们大都崇尚素洁、清雅、淡然的审美习惯有关。很明显,曜变天目茶碗的外观非常华丽,与素洁、清雅可谓毫无干系。

tony送她的,苏子仪不晓得,可他是再清楚不过的。曜变天目茶碗,这可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手送人的东西。方才他只不过粗看了那一眼,已经被那“碗中宇宙”的传说所深深俘获。

曜变天目茶碗是南宋时期福建建安水吉窑出品的一种黑釉建盏。众所周知,南宋文人的闲情雅趣中有一样活动就是斗茶。当年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夫婿赵明诚就非常喜欢闲来无事时猜猜谜,斗斗茶。而曜变天目茶碗刚烧制出来时就是用来斗茶的。

曜变天目茶碗乃南宋的传世孤品,后流传到了日本。如今被收藏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日本人非常喜爱这一来自中华的古物,对里面神奇的曜变图案更是觉得神妙莫测,于是他们便用“碗中宇宙”一词来对该碗进行赞美性地描绘。

的确,此碗因自然窑变而产生的纹样就好像让人在深夜的大海边望见了璀璨万端的星空,而那星空中则深藏了万千奥秘,宛若不可知的浩淼宇宙一般!

之所以说此碗是举世无双的珍品,是因为将曜变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个个耀斑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来,而且颜色变幻,高深莫测。虽然这茶碗直径也就12厘米,却能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宇宙星空之联想。

而且这种曜变瓷的工艺难度极高,烧制的数量本来就少,后来又渐渐不烧了,存世量可想而知。虽然现在福建一些制瓷专家也一直在努力研究,以期能恢复前辈的这种烧制工艺,但目前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和南宋时期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虽然曜变天目茶碗说是南宋时的曜变建盏,但其实,天目与建盏,在日本茶道文化中是两种不同的瓷器,《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即有记载。

据说这样神奇的曜变天目茶碗本有两只,流传到日本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们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日本历史上的大封建主)织田信长所得,可惜当时杀伐征战频仍,这一宝物不幸被毁于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中。而另一只则被德川家康获得,后来由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赐给了他的乳母春日局。

到了明治年间,曜变天目茶碗几番辗转,到了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手中,但他认为这只碗堪称天下名器,自己不配使用,只能观赏,所以尽管岩崎小弥太拥有了这只茶碗,但他一生中,都没有用它喝过茶。值得一提的是,曜变天目茶碗在日本也被称为“稻叶天目”。

《古陶瓷识鉴讲义》一书中载:“闽中建窑有今人所谓曜变盏一式,冠绝等论,其结晶状为褐色圆点,外圈围以银蓝光晕,如日食月食之曜环。日本或称‘稻叶天目’,以为其状似稻叶菌斑故命之。”

可如果传说中只有两只,那这么一只,是从哪里来的呢?仿制?这怎么可能。

首先,曜变天目茶碗的烧制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碗壁上面的耀斑是在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闪烁出迷人的七彩光晕。当初,烧瓷高手们为了使得原本略显沉闷单调的黑瓷也能具有丰富华丽的纹饰,就采用了“曜变”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