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空降1630 > 第三十九章 未雨绸缪(下)

第三十九章 未雨绸缪(下)(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孙元化眉毛一挑,不客气道:“这方子是秦王定下的,你还要看吗?”

田文居尴尬地缩回了手:“不看,不看。”

笑过之后,高峻山为其解围:“文轩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我的设计超出了传统上的认知,所以文轩才会有疑惑。”

孙元化继续讲解道:“它虽然也叫‘一窝蜂’,但威力已经大大胜于‘一窝蜂’。”孙元化打开圆铁皮罩,从里面抽出一支箭,“你们看,我们的每支箭都有两个发射药,第一个药点燃发射之后,第二个药会在飞行的过程中继续燃烧,给箭支加速。”

“它能射多远?”百里沙急切地问。

“我们做过试验,”孙元化眉飞色舞道,“四百步之内,穿透盔甲毫无问题。”

“我的天呀!我所知道的‘一窝蜂’也只是百步而已。”刘鸿儒感叹道。

刘鸿儒满脸通红,向孙元化作揖道:“火老,恕我直言。我对‘一窝蜂’也有所闻,‘一窝蜂’一次能发射三十六支箭,而你这只有十二支箭孔呀?也能称‘一窝蜂’?”

高峻山听后,哈哈大笑:“文轩迂腐。谁规定一次发射三十六支箭的才叫‘一窝蜂’,发射十二支箭的就不能叫‘一窝蜂’?所谓一窝蜂,就是一次发射很多支箭的意思,十二支箭完全能够算很多支了。再说,这一窝蜂,既顺口又易懂,我看,‘一窝蜂’很恰当。”

孙元化向大家解释道:“诸位不要误会,这‘一窝蜂’非老朽一人之功,这里面还有秦王付出的心血。”

高峻山毫不否认道:“是的,但主要还是火老的功劳。我之所以建议火老把三十六孔改为十二孔,因为这么一改,整个箭筒的体型就大大地减瘦了,为单兵使用‘一窝蜂’提供了可能。”

孙元化补充道:“这都是秦王的主意,你们看,这个箭筒和发射支架是可以分开的,这样,两个骑兵就能够分别携带。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骑兵也能够装备这种‘一窝蜂’。”

孙元化补充道:“我们做试验的时候,还没有加装尾翼,现在每支箭都增加了尾翼,使箭支在飞行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其所能达到的距离也必定会有所增加。”

“为何不再做一次试验呢?”田文居疑惑而问。

“说得容易。”孙元化叹息道,“我们的火药是十分的稀缺的,特别是用在火箭上的这种,不但造价高,而且提纯也相当的困难。这种发射药的配制,是按照秦王的要求,无论纯度和分量都是严格按照配方来生产的。”

田文居不以为然,伸出一只手问孙元化:“有这么玄乎吗?那是什么配方?拿给我看看?”

关乎到火药机密的大事,这不是什么人都能接触的。高峻山连忙拦住田文居道:“公仁,火老是火药专家,这方面的事情你就不要多问了。”

百里沙连连点头:“妙妙妙!如此这般,我们便可以组建一支火箭骑兵队。”

孙元化摇晃着脑袋道:“还有更妙的呢!这个箭筒是有玄机的,你们看,后座上有插口,秦王专门设计了一窝蜂战车,”说着他指向西墙角,“你们看那边,那就是一窝蜂战车,正好可以安插上四个‘一窝蜂’火箭筒,直接就把‘一窝蜂’的威力提高到四十八支箭连发的效果。”

大家纷纷来到一窝蜂战车前观看,这部战车是二轮马拉车,车上有一个支架,已经安放了上下各两个火箭筒,炮口由一块圆铁皮罩住,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而尾部的火绳也做了防潮保护。

田文居奚落了刘鸿儒一句:“文轩兄,这个能不能叫做‘一窝蜂’呢?”

刘鸿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色十分地难看,众人开心地大笑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