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做门阀 > 第两百零七节 学潮(1)

第两百零七节 学潮(1)(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一句话,就将鲁庄公,钉死在了万年耻辱柱上。

因为,在这次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四年,鲁国国君,庄公之父恒公被齐襄公诱杀于齐。

在国仇家恨未报之前,鲁庄公与杀父仇人,弑君仇寇,行狩礼。

正如董仲舒的解释一般:臣不讨贼非臣也。

此所谓孟子所说的‘无耻之耻’,更是对春秋一书之中的大义的彻底践踏。

这种罪孽,必定会生生世世,永永无穷的跟随每一个人。

直到有朝一日,他们能用贼子的血来清洗自身的罪,完成对正义的声张。

同样的道理,父仇未报之前,子不为子。

这个理论,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国仇家恨,更可以用到其他所有领域。

在公羊学派眼里,若世道不公,就需要有人出来挽天倾。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

而这正是大复仇思想的核心

如今,天下蓄奴之风,人尽皆知,作为公羊学派的学者,国家千挑万选的太学生,精英中的精英。

若目睹了如此之事,还无动于衷。

必遭《春秋》之诛,蒙篡逆之耻,会被后人以为是乱臣贼子,至少也是‘无耻’之人。

用自己的血和生命,来修正偏离正常轨道的世界。

一个人失败了,后来者也应当接过这面旗帜,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将偏离的世道,恢复正轨。

若,有人明明看到了某些事情,却装作看不见。

这是会被鞭笞一万年的

就像《公羊春秋》之中,在襄公复九世之仇,大之之后,紧接着就写了一句话:公与齐人狩乎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