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渌水依荷起微澜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局中之人(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局中之人(上)(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此刻,已动了雷霆之怒的圣上,却是冷笑连连。或许与旁人而言,这等皇家秘辛是无从得知,但身为先帝的继任者,又怎会半点不闻当年这桩。只不过当年先帝驾崩之时,他还年少,得知其中大概也是由嫡母之口罢了。

若以先帝的感受而言,略有所出入而已,但期间种种已能辨得分明。本以为,那位屯田部属皆只为子孙后世,却不想当年那酒后之言并非是神志不清所致,而是深埋心间的不忠之实!

只不过,比起先帝当年的顾念旧情来,自己却是多了一份决绝之意。江山社稷怎可容他人窥视!何况此刻四方聚拢来的众多势力,都欲想取而代之,更是令本打算耐住性子借力打力的这位,不免动了速战速决之心。

“与其按原定之法,借此各方未敢率先出手之际,动用暗手从中互相牵制他们,此刻已是耗不起了!”毕竟,连这位昔日已谋略出名的贤郡王,都已是耐不住性子,直接插手其间了,必将引得众人竞相效仿,也是未尝可知之事?

更不敢想,若是这位明目张胆举了反棋,那不明当年真相的朝中之臣、黎民百姓又该如何作想?万万不能叫其奸计得逞,必得直击要害,将其一脉断送在这不归之路上。

再观那位已近古稀之岁的贤郡王,却又为何趁乱擅离封地,想必也是为眼下多变的时局而来;亦或者是受人所托,游说君王而来……直到那旁宫人换了新茶上来,才转而惊醒道:“即便如此,眼下的形势与我而言,亦是再无可变之处!”

转而想及外祖此前所提,已然定了定神,轻笑一声:“果然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必是已看清了其中端倪所在,才直言明示与我这局中之人!”

且说同样得到零星消息的田家那方,却不能这般安逸。先前欲借朝中党争之利,又取巧诸藩王之乱,想就此替代元后所出的那位,如今正当要紧关头,却再添如此一位久未露面的先帝异母兄长,不禁令人是百思不得其解?

“遥想当年,这位可是辅佐先帝整整十六个年头。不提旁的,单是守护未满八岁的幼弟,对于年方不过十七的贤郡王而言,又岂非是那容易之事。”

这旁黄姓谋士话音刚落,那头已有人接口继续道:“正是基于当初这位的辅佐之功,先帝才在诸事平息后,百般挽留与他,只是碍于这位心意已绝,推辞再三后方得顺利上路,回转封地而去。”

不觉又是哀叹摇头:“若不是先帝当年的一时不忍,又怎么会留下如此一频频添乱的贼子!”

为何这位要用频频二字,只怕也惟有暗中伏在其封地境内的那两位官员,方可得知一二了。若非他两人坚守了这许多岁月,又何来今日的迅速得报?

只是各方势力,在获悉此桩颇显离奇之事后,愈发是惊疑不定的占了大半。本是辅佐先帝的有功之臣,如今又怎会命人,暗中在京畿各处部署兵力?

“莫不是与皇上早有书信往来,欲将我方……?”忙不迭比出一断颈的手势,其中之意已是不言而喻了。

座下众位幕僚无不频频颔首,认同非常。本已时隔久长,又是皇家秘辛,朝中重臣尚不得人人获悉,与这等外间之人而言,更是无从知晓其中真相。

更何况,先帝的刻意为之,才使得当年也曾风光无二的摄政王在离去之后,同样是口碑依旧。如若被外间获悉,这位当年匆匆回转封地的实情又是如何,不知还有几位亦能淡然言及?

只怕惟有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下场罢了。基于自己年幼时的辅佐之情,又念其本是酒后醉语,才将他劝离了京城皇都,已算是仁至义尽之举。若非当初太后的一道密旨,可保得贤郡王一脉无忧,只怕他一家便无法安然回转封地。

其中主张幽禁贤郡王一脉的宗亲长老,也是占了大半,只是先帝生母也是念其十六年不遗余力,辅佐之艰辛,才勉强求得将其放归封地便好。

殊不知,当年的宽容已待,却回来了今日的起兵而反!若是当初动了不忍之心的母子俩地下有知,又该如何作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