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扬天下 > 第六十二章:文明冲突

第六十二章:文明冲突(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遵旨。政事堂没有派人过来。”苟宏社站起拱手说道。心里却喜滋滋地,这样做的话,也不用在赵顼与政事堂之间两头难做人了。

“圣上,王安石、蔡京、包绶在大营外求见。”李向安禀告道。

“什么?先生来了?”赵顼不明白王安石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但不敢迟疑,急忙跑去营寨外迎接。

或许是因为后世的影响,赵顼对王安石非常崇拜,可以说是王安石的铁杆粉丝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面这些,赵顼曾经和包绶讨论过。也有意转变这种风气。然而,在对待异族这一块,赵顼仍然带有大汉族的民族主义心态。这种心态,与华夏文明教化万民,沐化蛮夷的天下观是非常格格不入的。这让支持他的人非常不理解。

不过,赵顼并不推崇唐朝,唐朝根本无法与汉朝、宋朝、明朝相媲美。原因无他,唐朝没有思想家,他的功绩大部分是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隋朝的衣钵才有的。如果只是崇尚他的武功,那与崇拜蒙古人又有什么区别?

赵顼很自豪自己能穿越到宋朝,因为这里有周敦颐、程颢、程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甚至是王安石,如果没有变法的众说纷纭,他的新学得到推崇的话,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唐朝却无法找到这样的人,即便唐诗很火,但没有思想家的唐朝,实在无法将他升华。

唐朝与宋朝可以说各有优势,然而,宋人没有看到唐朝的优势,只看到了他的缺点。最后,纠正过妄,许多好的东西都丢掉了。改朝换代的悲哀恐怕也就是在这里!

宋朝将唐朝不曾有过的文治推向了顶峰,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家,然而,唐朝所拥有的武功,却被宋人阉割得不行。即便宋朝民间的尚武之风,比起唐朝来说还要炙热,但是国策的压制,让他无法转变为国家的战力。

<!--作者有话说editorbyjack2014-09-19-->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二维码广告start-->.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二维码广告end-->

赵顼后世的文明观念,大宋现在的文明观念,唐朝残留的文明观念,三个文明观碰撞在一起,彻底地将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弄得没有了影子。赵顼当了几年的皇帝,借着唐朝残留的文明观念获得了军队的支持,可是推行的却是自己后世的文明观。整个就乱套了。现在的变法与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相比,变得不伦不类起来。

这种文明观的冲突,让赵顼始料不及。赵顼这才想通了,士大夫为什么要把他推下皇位?因为他太另类了。而为什么以王韶、熊本、肖一远等军方派开始默认赵顼被推下皇位,后来有支持赵顼夺回皇位?因为军方派与赵顼的观念有隔阂,但也有相通点。而王安石、商盟这两个在变革之际出现的,被赵顼推向前台的力量,却是一种既不反对,也不赞同的心思。得到哪边支持,往哪边挤。

皇权、士大夫、军人、商人,利益有共通之处,却又存在巨大的差距。比起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士大夫内部的争端来说,现在变法的争端更加混乱。

赵顼沉思了很长一段时间,想通了很多事情,随即开口说道:“这样吧,明珠县的土人做奴隶就算了。现在抵达流求的土人有两万人吧?把他们的家人和部落所有人都运过来,安置到赤铁城,将他们和流求各族安置在一起。明珠县有二十万土人,必须移民一半到赤铁城。在明珠县,汉人的人数必须占一半以上。这是朕的底线,你去安排吧!”

“政事堂将白波浪降职,有没有重新派遣新的将领统兵?”赵顼又继续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