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 第134章:英美的运作

第134章:英美的运作(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毫无疑问,在这之前,国防军至少还要经历1个秋天的考验,必须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扛住俄军在秋季可能发动的攻势,否则1切免谈。

……

在战场的西方,西线的战事却不是那么的美好,西域方面军期望将阵线向北推至阿尔泰山脉,将俄国挡在西北方。

但当地的各种乱78糟的民族问题严重牵制了国防军的手脚,枪打不到的地方立马就反了,因此许多的兵力都被牵制在伊犁河附近,到达阿尔泰山的部队根本守不住阿尔泰。

5月30日,俄军多处阵地被突破,数个高地被占领,俄军内部由于物资匮乏发生哗变。

在战争开始之初,赤塔本没有多少人在意,这里也没有囤积物资。

当战火烧到这里,俄军开始匆忙布局,但铁路的开通已经在冬季了,开春之后的贝加尔地区(3至5月)又是出了名的道路泥泞难行,俄军根本来不及囤积太多的物资。

自外东北撤回来的俄军虽然带来了不少火炮,但弹药却很匮乏,尤其是重炮,赤塔的上百门巨炮在会战的第2周便已经有1多半不能开炮了。

因此,在开战之前俄军重点保障火炮和炮弹运输,但这又导致了基础生存物资的数量削减……

北方的战火熊熊燃烧,中俄两国之间再次爆发了十万级的大规模会战,以中国国防军东北第5集团军与俄罗斯帝国欧洲第7军为主导的赤塔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经过1年的火与血的试炼,国防军上下对于大规模的近现代战争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经验,1开战,战争的烈度就急剧上升,自知后劲不足的国防军从1开始就抱着速战速决的想法,对着俄军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同时,国防军的骑兵部队进入赤塔后方对薄弱的贝加尔湖铁路末端进行了破坏,这段铁路是紧急赶工赶出来的,质量远比不上正规的铁路,运输规模较小,而且也更容易被破坏,这就使得依靠着铁路在后勤方面取得的优势如云烟散。

尽管贝加尔地区也有着不少的哥萨克,但于事无补,这条铁路太脆弱了,想要给它造成1些麻烦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保护铁路的好手——装甲列车又不能在这样1条临时铁路上行驶。

抹平后勤上的差距,国防军真正要面对的还是来自于欧洲的俄军精锐,相比于西伯利亚那群两3个人共用1杆步枪的灰色牲口,这些从欧洲来的军队至少能够做到人手1杆步枪。

自外东北撤回来的、贝加尔湖支援来的,赤塔的俄军数量又在不断增加,此削彼长,俄军的物资保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在度过1个冬季之后,俄军的物资匮乏达到了顶峰,而就在俄军刚刚开始获得补给时,国防军又趁着西线战事向着赤塔发动了进攻。

而俄军的腐败更加剧了物资的匮乏,官兵矛盾深厚,强征平民造成了更多的死亡,内忧外患之下,这场战斗仅持续了8天,俄军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溃败。

6月3日,退守赤塔城内的俄军发动了起义,赤塔守备司令阿捷克亚自杀,数千俄军选择投降,而大部分人则是向西逃窜。

攻占赤塔后,东线的大规模战事基本就可以宣布结束了,接下来的重点是修筑铁路,将赤塔与东北的铁路线连通,大量的俄军俘虏被投入到了铁路线的建造中去,根据总参谋部的命令,赤塔到满洲里的铁路线必须尽快完成建造,将赤塔接入铁路补给线内。

再加上足量的大炮和坚固的阵地,俄军倒是还勉强能跟拥有着大量的迫击炮、手榴弹和重机枪的国防军对抗12。

但这并不能改变战局的走向,胜利的天平在向国防军倾斜。

5月23日,国防军正式发动进攻,赤塔会战开始。

5月27日,国防军基本完成了对赤塔的合围,现在的赤塔是彻底的孤岛,己方处于兵力弱势,短时间内援军难以抵达,铁路也遭到破坏。

在龚文尧“我不要伤亡,我只要赤塔”的命令下,国防军连续多天对俄军阵地发动强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