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 66章 对太监体系的尝试

66章 对太监体系的尝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至少他们的奴性和对文官的敌视可以保证他们不会擅自对报纸动手脚。

“三个月之后,司礼监会根据你们的表现进行审查,如果你们都合格的话,继续在九边负责报社。”

“如果不合格,那就只能回到宫里干最苦最累的活,或者直接被赶出宫去!”

此外,就连掌管几千人的卫指挥使级别都得到了正三品,而一个知府的级别仅仅是正四品。

朱元璋吸取了赵宋重文轻武的教训,始终把武将的地位保持在文官之上。

建文上台之后文武官职品级上平等了,因为建文一个庶子上位的人,不受勋贵集团待见,他需要拉拢文官。

后来随着内阁的逐渐强大,和明朝不再对外经常征战,文人地位就开始反超武将集团。

最终在弘治一朝彻底膨胀成了足以架空皇权的庞然大物。

他知道这位皇帝不喜欢太监,终有一日会把太监踢出行政体系。

而对九边镇守太监的这次命令就是尝试。

这不会让武将们彻底倒向文官集团吗?

不会。

除非武将们一直想被文官踩在脚下,不想恢复明初那种尊崇地位的话。

这也是朱厚照重用刘瑾的原因。

(啊对对对我又开始分析各个皇帝了…)

“皇帝陛下的意思就是你们要保证边关百姓和军户们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陛下的声音!”陈洪道。

朱载坖也不是要把报纸全交给宦官,此事终究会落入文官手中,但暂时朱载坖只能先用太监们了。

明初开国六国公可都是武人。

李善长?人家是萧何一样的军队后勤大队长哦,不是纯粹的文官。

明初的武将从品级上也是比文官高。

废除宰相之后,在中央官员中,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五军都督就成了最大的官,级别是正一品。而文官最大的官是六部尚书,级别是正二品,并且,文官官级要升为正一品,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看看地方官级,负责一省军事的都指挥使级别是正二品,相当于六部尚书的官级,而负责一省行政的布政使级别只是从二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