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武装者 > 第458章 庄家

第458章 庄家(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那台右后足肢有点小问题的公配四号机体完成了一半田地的播种量时,田建明注意到从东南方向驶来一辆六足运输车,后面还跟了两台足肢战车护航。

车队驶近镇子后并未引起关注,十里铺的村民们早已对这些互助会的载具熟视无睹,现在连村里的孩子们也都懒得围观那些足肢车了。

运输车在墙根脚停下,从打开的尾舱门中先出来一位穿互助会蓝色棉制服的年轻人,那是信息部的小徐,田建明手下的新人。紧接着小徐后面下车来的有四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这些人中有三位都戴着眼镜,他们秩序井然地排着整齐纵队,跟在小徐后面朝这边缓步走来。

田建明站起来,从田坎上抱了一袋麦种倒进四号机体的贮种舱里,然后才转身迎了过去。

“这位就是我们信息部的田部长。”小徐走到近前,大声介绍道。

刚结束了八月份的麦收,十里铺又迎来了明年冬小麦的播种。

生长期接近一年的冬小麦比百日可熟的春小麦口感更好,但也需要更多关照,从下地到最后的收割全程,都需要种植者细心照料。

由于无水栽培种植技术的逐步介入,虽然十里铺垦荒区的总种植面积增加了两倍,但镇外周边的耕地面积却缩小了三分之二,这当中还是因为有不少老辈村民坚持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方式所致。

年轻人们大部分都选择了无水栽培农场的密集化种植,十多层的立体式管墙滴漏种植模式,加上来自灰山疗养院阿方索博士的超级营养液,从上一季度的收成情况来看,无水栽培农场的平均单位亩产量比镇外传统露天种植方式要高出六十倍。

如此巨大的产量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娲可控核聚变电站提供的无尽能源,以及种植者们昼夜轮班的辛勤劳作。

为首的眼镜男立刻正身欠腰,同时主动探出自己的右手:“田部长,你好,鄙人小林真辉,众议院国家基本政策委员会委员长。这三位是我的随从,吉田英夫、佐藤阳、池内光一。”他的中文相当流利,略带一些微不足道的江浙口音。

田建明淡然一笑,握住了对方递来的那只手,逐一向后面三人点头致意:“欢迎你们来到十里铺。”

小林真辉迅速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以及不远处那台且行且停撒种刨土的四足机器人,他惊愕地发现这位部长显然正在亲自种地。

“我们就在这里谈吧,现在要赶着播种,耽误不得。”田建明说着话,看了一眼小徐:“小徐,你帮我去给客人们倒几杯水。”

小徐应了一声,飞快跑回镇里。几分钟后,当小林等人还没有结束和田建明的寒暄时,小徐已经从村委会办公室拿了个竹筐回来,里面有一个装满茶水的大瓷罐,以及一摞粗陶碗。

田建明无法像年轻人们那样轻松爬高蹿低,毫不费力地穿行于多层立体种植区,所以他给自己选的还是镇外山坡上的二十亩老地。

经过两季耕作的实际操作,这位昔日燕京大学的历史教授也渐渐熟悉了田间地头的劳动。虽然一个人要收拾二十亩地,但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并不麻烦,他有各种传统农民所没有的犀利工具,还有一台四号机体可以帮忙驮运、松土、撒种,种田者的劳动强度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程度。

十里铺每户有责任田的人家都有至少一台四号机体,像田建明这样的公务人员拥有的是公配四号机体,但仅限于农务劳动。大多数种植户家里的四号机体属于私有,私有的四号机体可用于从事种植之外的更多家务劳动,但拥有者必须想办法挣到足够资源点数来换取四号机体所需的双极电池。

农业部的工程师们为四号机体设计了不下二十种任务模块,更换不同的模块即可实现不同的耕作功能,从松土、播种到洒水、施肥、收割,几乎全程包揽了所有重体力活,耕作者只需要通过腕式终端或互助表操控机器,并根据田间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作业程序。

相比之下,无水栽培种植的劳动强度要大得多。如果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或姑娘,还真没法在那种强光照射的高热度狭窄空间里撑下来。除了卡鲁,还真没有其它任何机器人能胜任无水栽培农场的耕作,但用卡鲁的话,这成本投入无疑太高了点。工程部打算设计一种能够独立打理无水栽培种植农场的本地机体,只是尚需时间来完成成熟化运用的测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