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不明不清 > 第294章 为国取士

第294章 为国取士(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两日后辛亥科状元、榜眼、探花新鲜出炉,有意思的是其中两人皆来自广东。而在二甲之中,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地的贡士数量很集中,名次还很靠前。

那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贡士策问成绩普遍明显好很多呢?答案很简单,近水楼台先得月。

来自广东、福建的考生对广东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不光知道可能还亲身体验过,广西和浙江的部分考生也通过不同渠道听说过。所以回答起来能抓到点脉络,不会无的放矢。

而来自其它地区的考生面对新鲜事物,既没见到过也没听说过,脑子里根本没有概念,大多数回答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四个字,李贽新政!

第294章 为国取士

景阳七年初,因为太皇太后驾崩暂停的科举恢复,与丁未年的殿试一样,皇帝再次亲自到场主持,策问的题目也再次离经叛道。给出户部统计的十年间广东税赋数目,让考生总结规律并给出结论。

万历二十八年,夏秋粮税总计2600多万石,广东的官民田亩面积只占全国的2%左右,粮税不到60万石。做为唯一允许对外贸易的港口,广州市舶司全年番舶抽分居然只有7万两。

从万历二十八年到景阳三年,广东的税赋每年都差不多是这个数字,赶上天气糟糕数量少一些,风调雨顺则高一些,大差不差。

市舶司的番舶抽分干脆连天气原因也省了,低则5万高不过8万,就算加上很大一部分是实物税收,变现之后也绝超不过20万两白银。

李贽是景阳三年八月被任命为两广总督的,十月抵达之后马上开始推广番薯、番麦和甘蔗种植,同时对建造榨糖厂、酿酒厂也予以鼓励。

只用了一年时间,两广地区的农业没啥起色,可对外出口金额翻了好几番,连带着广东、福建和广西东部地区的手工业也一起繁荣了起来。

去年初,当袁应泰和李如梅联袂赴任广东之后,新政铺开的速度马上加快了不少,不光让手工业更上一层楼,还把番薯和番麦不占好地、少占劳力、产量稳定的特点发挥了出来,带动农业数据也有所提升。

但这种平稳的状况在景阳四年被打破了,粮税依旧如初,还稍有下滑,52万石。但番舶抽分足足翻了五倍,现银加上货值总计达到了100万两。另外商税也增长了三倍多,不过由于之前基数太小,三倍之后仍不足万两。

有没有可能当年朝贡的番邦船只比较集中,或者佛郎机人采购货物的量比较反常呢?不用猜,看看数据就明白了。

从景阳四年到景阳六年,三年里番舶抽分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已经突破了150万两。商税同样一直上扬,突破了5万两,连粮税也跟着走高,达到了80万石。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并不富裕的广东突然间成了赋税大户?会试过关的400多名贡士经过一整天冥思苦想,能给出答案的不足两成,而答案靠谱的不到十个。

当然了,贡士们就算交了白卷照样不影响成为进士。按照大明律规定,殿试是没有不及格一说的,无非就是头甲、二甲、三甲排名的区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