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重生之权贵 > 重生之权贵 第186节

重生之权贵 第186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也在心中责备卢军超愚蠢,心道,卢军超你难道不知道何京生查处董集那是向你示威么?竟然还帮他何京生说话,真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杨胜刚哪里预料到何京生是拿捏着卢军超的把柄,卢军超要是不把他扶上位,就要面临牢狱之灾,就是打落牙齿现在他卢军超也只能和血往肚里吞啊,卢军超也憋屈的不行啊,现在一直在病房呢,血压噌噌往上涨。

这会看一个不明就里的小孩子也在这里大放厥词,简直是胡闹,他“哧”地笑了一声,道:“小孩子,你这么说,是把我们往火堆上推啊!今年2月的《华夏日报》是怎么说的,你知道不?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文章就告诉我们,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资产姐姐自由化的改革说到底一个取消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孩子,你这一条发展民营经济,一条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可是把这两条都占了!”

夏小洛看他反驳得认真,一脸的语重心长,对他并不气愤,因为,他明白这种人其实并不坏,甚至还很爱国,只不过思想过于保守陈旧。

还没等夏小洛反驳,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宋行止道:“杨副县长,十二大报告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支持和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夏适度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对不对?”

个体、私营经济遭遇极大挫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自1981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针对私营经济的整顿运动。

此前,装逼帝小姨夫王大力的黄帝牌内功神掌被卷入其中,其实就是这一系列整顿活动的一部分而已。

而温州柳镇针对假冒伪劣的整顿也不是个案,而是有相当的普遍性。

根据夏小洛在重生前替那位证监会上市司的郭司长编撰《华夏经济史》时收集的资料显示: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了一半多。这个数字只有到1991年才略微回升。

夏小洛之所以敢如此说,是因为如果在自己重生回来的这一世大的历史轨迹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正当“左倾”思想泛滥一时,人们的心头充满疑惑的关键时刻,1992年,华夏国的改革总设计师某公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冲破了姓“资”姓“社”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驶向新的天地,民营企业也开始大兴其道。

“我认为,我们县要发展好经济,为啥!发展经济对于政府来说还是为了财政,才有税源!大家说对不对?”

众人不禁有点失望,心说:“也不是什么高见,谁都知道发展地方经济是为了税源!”但是,也点头认可。

夏小洛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道:“既然是发展经济,我想说的是,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样交税!我们为什么不学东南沿海,学特区,对民营企业免税,信贷上给予支持,送地,大力支持他们发展?”

众人不禁议论纷纷,很是震惊,这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观点。夏小洛自顾自地说:“第一要发展民营经济,也就是私营经济。”

众人神色各异,而有其中几个见小子如此大放厥词,已经快要坐不住了。

而到那时,何、夏集团作为某公“三个有利于”的经济理论的实践者,势必会得到重用。

娘希匹,谁能理解小爷我这一片苦心啊?夏小洛在心中不住骂娘。

夏小洛环顾四周,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道:“我的话说完了。”

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杨胜刚一直没有说话,闷闷不乐,他是属于卢军超的嫡系势力,在卢军超没走之前,他是可以和何京生并驾齐驱的人物,是下一届县委书记的“种子选手”。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何京生竟然能够挤走卢军超,而且卢军超再走之前,还在市委班子面前帮何京生说了很多好话,让何京生顺利上位,代理县委书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代理”只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恐怕马上就要扶正了!

夏小洛下面的话更是石破天惊:“第二要搞活国有企业,对那些资不抵债,经营不善,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国营企业,要尽早改制。至于如何改,我认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以改善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的关系为主,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各地政府和经营者常识了无数种改革的方法和模式,但却始终没有触及最致命也是最敏感的产权制度变革,企业的产权关系依旧不明晰,工人当家做不了主,厂长有权不落实,企业盈亏不负责。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赢利?我看啊!让抢救无望的企业安乐死,红事白事一起办算了!”

这一席话说下来,所有人都沉默了,整个包厢都鸦雀无声,假若此时要有一根针掉下来,恐怕都可以听得见。

这句话在当时显得很是离经叛道,对众人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何?因为在1989年下半年起,左派的思想占据了整个中国的主导地位,经济形势动荡,加上苏联和东欧地区政局的持续恶化,使得意识形态的争论变得十分敏感。

一些人士担心私营经济过度发展最终将造成社会主义“变色”。当时,针对改革的质疑从四面八方射来。那些密集的连珠炮似的批判文章满天飞,这是在“文革”结束后十分罕见的现象。

第127章论道(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